登陆  注册

  • 王仲裕(1891—1981)原名金绰,字仲裕。日照市东港区柳古庄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和丁惟汾,是国民党早期的政治活动家。1918年秋,他东渡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后因参加留日同学泣恳救国会,反对日本政府,-回国,入 ...……[有缘得见]
  • 来为民(1910—1981)原名逢均,字伯衡。莒县夏庄镇-子村人。1938年夏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区委书记、县委书记、地委秘书长。1949年过江南下后,先后任水产部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广东 ...……[有缘得见]
  • 刘维理 (1923—1983)日照人。1938年高小毕业后在家务农。1939年1月经日照县委介绍到岸堤干校学习, 同时参加革命工作,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在日照、莒县、郯城等地从事党的工作,并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武装 ...……[有缘得见]
  • 王培胜(1918—1982)莒县长岭镇洙流村人。1947年任村农救会长、党支部书记。 1955年在本乡率先建成初级农业社。之后大搞水利建设,带领全村建成1座60万立方米的小 (二) 型水库,使粮食亩产量由135公斤增至300公斤。19 ...……[有缘得见]
  • 范予遂(1893—1983)五莲县范家车村人。青年时,参加了保卫诸城独立的革命军和讨袁护国军。191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五四”运动中,因参加-,发表演说,被北洋军阀政府关押。1921年毕业后,在济南担任省立第一 ...……[有缘得见]
  • 赵世发(1913—1983)五莲县郝格庄寿塔寺村人。全国劳动模范。1930年,因家乡遭灾去东北,在辽宁省金县一果园当长工,因管理果树技艺高超,被金县国民党政府授予果树技术员职务。 1934年,来烟台北侨户村地主果园当长 ...……[有缘得见]
  • 莫正民(1913—1983)原名举中,曾改名余生。五莲县莫家崖头村人。1928年投军于张宗昌部。1937年投靠国民党军高树勋部。1944年11月在解放莒县城战斗中,他率伪军3500余人起义,加入八路军。其部被编为八路军山东军区独 ...……[有缘得见]
  • 郭友邻(1912—1983)原名树桂。莒县浮来山镇泥沟子村人。1929年任小学教师。 1933年参与民先队报《齐鲁先锋》 的出版发行。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高防乡民众抗敌自卫团” 指导员。翌年2月组织了珍珠山起义,担任 ...……[有缘得见]
  • 王晋(1919—1985)莒县城阳镇刘家村人。1944年,即任村干部,后任乡文书、乡长、社长。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办起农业互助组,翌年率先成立初级社,1955年转为高级社。1958年出席省群英劳模大会,被授予“省劳 ...……[有缘得见]
  • 朱全增,山东莒县人,1956年生。先后毕业于临沂教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山水、花鸟画。作品在国内、国际举办的大型展中有十几次获得大奖、金奖、银奖、铜奖 ...……[有缘得见]
  • 杨洪举(1927—1984)莒县棋山镇杨家寨村人。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高级农业社副社长,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全村整土治水,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树造林,建立果园,兴办工副业项目;改造校舍,发展教育。被村 ...……[有缘得见]
  • 卢兼三(1905—1985)名效周,字兼三。莒县小店镇卢家孟堰村人。1925年毕业于莒县师范讲习所。1933年创办青岛崂山初小班。1941年调任滨海专区参议会秘书。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滨海公学总务主任、滨海工委委员 ...……[有缘得见]
  • 王伯泉(1918—1985)名有元,字伯泉。五莲县西唐庄村人。1938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 任莒北县四区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莒北县四区委宣传委员。秋,任莒北县四、五边区区委书记。1940年春, ...……[有缘得见]
  • 陈希臻(1901—1985)莒县中楼镇陈家西楼村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曾任民兵联防大队长,村民兵指导员。1951年率先成立中楼区第一个互助组。1952年成立第一个初级社。1956年又带领全村建成西楼高级农业社。 ...……[有缘得见]
  • 朱纪统(1941.9—) 山东日照人。擅长版画、国画。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业余文艺学院。曾就职于哈尔滨锅炉厂。作品《温暖》入选50周年全国美展。《密林新客》入选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展(香港),《小科技站》、《冬晓》、 ...……[有缘得见]
日照市推荐榜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