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 张掖(1895~1974),原名张友敏,字逊之,祖籍茶阳镇左弼村。他出身贫穷佃农家庭,童年在左弼村读小学。民国元年(1912)转到县城小学就读,时值“讨袁 ”运动,他在学校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8年“五四运动”期间,在 ...……[有缘得见]
  • 张思明(1891—1976),原名振,西河镇和平村麻园人,出身于郎中(医师)世家。1947年他在大埔县城开设张思明制药房。其精心炮制的中成药丹、膏、丸、散,闻名遐迩。思明的曾祖年青时就与刘姓医生合作在潮州府大昌路开 ...……[有缘得见]
  • 张觐光(1844—1898),字绍棠,号黼庭,百侯白罗蕉子坑人。年幼有志,勤奋好学,且聪敏过人。年长离乡远赴台湾嘉义县大埔乡。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在台湾嘉义县考取廪生第四名。光绪元年(乙亥,1875)在福建考中举 ...……[有缘得见]
  • 张辂(1851—1904),字振笙。百侯南山人。工书法。光绪七年(1881)辛巳科岁贡,十五年(己丑,1889)参加浙江省乡试中举人。二十四年(1898)四月成戊戌科进士。五月以知县即用,授直隶清苑县知县。于光绪三十年遇害殉 ...……[有缘得见]
  • 林木陈(1596~1674),别号山翁,法号道忞(音民),湖寮镇新村上围人,是明末清初得道高僧,旧县志有载,为“广东七奇”之一。木陈出身于贫苦家庭,自幼聪颖过人,考取秀才后,因读《金刚经》、《法华经》等经典而信 ...……[有缘得见]
  • 范子英(1910—1980),原名范启姚,西河镇下黄砂村人。父亲范梅初,早年到星加坡谋生,境况不佳。子英3岁,母亲辞世,寄养于寡居的伯母家。6岁入学读书,时学时辍,到15岁,即随水客到马来亚的槟城,先在姐夫家落脚, ...……[有缘得见]
  • 范德烈(1907~1984),原名宜育,青溪镇蕉坑村人。黄埔军校第三期骑兵科毕业后,他再入该校第四期政治三大队学习,后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随“八一”南昌起义军到达三河坝。在这次战斗中,他因颈部受伤返家治 ...……[有缘得见]
  • 范剑江(1899~1952),幼名应兆,号金刚,三河镇梓里村人。剑江先后就读梓里公学、汕头市商业专门学校、广州市无线电专门学校、广州市民大学。在广州市民大学商科读书时,其四兄范汉杰在粤军任团长,调剑江任上尉军 ...……[有缘得见]
  • 范凌云(1898—1985),大东乡泮溪村人。出身贫苦,10多岁开始学雕刻,先后在福建省平和、漳州、龙海等地从艺。他心灵手巧,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有名的雕刻师。民国7年(1918)和民国18年他先后两次去台湾剑潭寺等地从事 ...……[有缘得见]
  • 范荑香(1805—1886),女,原名营淑,又字清修,三河镇梓里村人,出生于数代书香之家。香幼极聪颖,初由母教识字读书,稍长则由父范肃公教读诗文,故遂能文能诗。21岁,由父作主嫁本县庠生(秀才)邓耿光,在三水县学 ...……[有缘得见]
  • 房晓文(1911~1992),银江镇车上村人,中共党员。  晓文早年在其兄海文的支持下,就读于南京陆军兽医学校大学部,民国27年(1938)毕业后在中央畜牧实验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晓文先后在 ...……[有缘得见]
  • 房延凌(1903~1972),又名苑林,延龄,化名达人,祖籍银江镇坑口村玉尺坑。民国6年(1917),他前往印尼。民国13年,他获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张弼士赞助,回国赴上海就读复旦大学附中;毕业后考入上海政法大学,后转入 ...……[有缘得见]
  • 房伯群(1898~1976),又名光,字熙,银江镇冠山村人。潮州金山中学毕业后赴上海参加北伐战争,曾任代理师长、军长等职,国民政府授其少将军衔。国共两党0后,他往印尼雅加达创办大埔同乡会,任会长。  民国21年(1 ...……[有缘得见]
  • 陈树功(1916~1994),湖寮镇莒村人,华南理工大学化工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轻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制糖组组员,广东省制糖学会名誉理事。他是全国优秀教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陈树功生 ...……[有缘得见]
  • 陈克宁(1912~1980),原名光北,西河镇上黄砂村人。他幼年在本村小学读书,后考入厦门集美学校,毕业后曾赴德国、法国留学。得其父资助,婚后又赴日本留学,改名克宁。他广习外文,通晓英、日、法等国文字。  抗 ...……[有缘得见]
梅州市推荐榜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