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凌十八

中国清代太平天国将领
凌十八
凌十八[清][公元1819年-1852年] 广东茂名市信宜市人物
凌十八(1819—1852)名才锦,广东信宜县燕古(今钱排镇北内塘坳村)人。生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九月初九日。
凌十八:点燃近代广东农民革命烽火的先驱
凌十八,原名凌才锦,因排行十八,世人惯称凌十八 。清嘉庆二十四年九月初九日(公元1819年10月27日),他诞生于信宜钱排镇北内塘坳村。凌十八家境贫寒,祖辈世代为佃农,长期遭受地主的剥削与欺凌,生活苦不堪言。为谋求生计,凌家部分成员前往广西平南县种蓝,凌十八则留在家乡,与家人一同耕种田地,还经营着一间小小的茶水铺子。

投身拜上帝会,立志革命
清道光二十七年冬(公元1848年春节前后),凌十八前往广西平南县大同里探望父亲凌玉超及几位弟弟。在此期间,经山人村胡以晃介绍,他结识了洪秀全与冯云山,并加入了拜上帝会 。洪秀全、冯云山对凌十八的胆识与见识极为赏识,几人结拜为兄弟。此后,凌十八肩负起洪秀全与冯云山赋予的使命,回到信宜,全力宣传拜上帝教,着手组建拜上帝会。

当时的信宜,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阶级矛盾尖锐,民不聊生。凌十八深知,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唤醒广大贫苦农民的反抗意识。他参照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教规、章程及具体做法,夜以继日地奔走于乡间。为了让教义更易于被农民理解和接受,他将拜上帝教的口号简化为 “共图义举,就必有出头之日,千万贫苦人民亦可得救”“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这些质朴的话语,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贫苦农民心中的希望。经过两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信宜地区的贫苦农民纷纷响应,拜上帝会的队伍日益壮大,呈现出 “从之者如市” 的壮观景象。

破釜沉舟,全力筹备起义
随着拜上帝会势力的不断发展,到1850年春节后,凌十八已聚集了约二三千人。此时,洪秀全、冯云山部署各地拜上帝会 “团营”,大寮拜上帝会也面临着这一关键任务。“团营” 需要解决会众的住房、伙食等诸多实际问题,而资金成为首要难题。

凌十八深知,要想让广大会众彻底抛弃与封建社会制度妥协的念头,全身心投入革命,自己必须以身作则。他的家庭虽经多年努力,通过耕山种蓝积累了些许家业,拥有了房屋、田地和山场,但这些在他眼中,与革命大业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经过与家人反复商议,凌十八毅然决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九日(1850年3月2日),他将坐落塘坳的全部房屋、90亩7分水田、10亩5分旱地以及150多亩山场,全部断卖给彭成彩,所得价银340两,一分不留,全部上交大寮拜上帝会公库 。

凌十八的这一无私之举,极大地鼓舞了大寮拜上帝会的会众。很快,所有会众纷纷效仿,“老幼男妇,并家资什物牛只谷米,一概搬进大寮”。大家集中生活,费用由库房统一公平供给,形成了一种紧密团结、同甘共苦的氛围,为起义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在此期间,他们精心选择防御阵地,积极建设自卫设施,组织青壮年日夜练武,研究战术,打造武器,购置军需品,各项起义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英勇抗击清军围剿
凌十八领导的拜上帝会势力的迅速崛起,引起了清政府的极大恐慌。道光三十年七月二十日(1850年8月27日),信宜知县宫步霄率领2000余名兵勇气势汹汹地前来围攻。彼时,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清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而大寮拜上帝会虽拥众数千,但其中妇孺老弱占了很大比例,真正能作战的不过两三千人。且这些人虽经过一定训练,却缺乏实战经验,战法多源于《水浒》和《三国演义》,武器也大多简陋,一部分靠购买,大部分为自制。

然而,凌十八及其会众坚信正义在自己一方,毫不畏惧。为了有效打击敌人,他们采取了巧妙的战术。先是主动让出大寮,撤入莲塘,实行空室清野,以此麻痹敌人。当天夜间,凌十八亲率队伍奇袭大寮,成功抢走铳炮二十余口,打伤清军家丁马三,共伤毙壮勇数十人,随后浩浩荡荡地返回莲塘,进一步诱敌深入。次日,宫步霄将练勇分为四营,从不同方向包围莲塘。凌十八则舍近求远,率主力趁夜走小路迂回包抄敌后。八月二十九日 “黑早,大雾迷漫”,凌军如神兵天降,“拥进梭垌营盘”,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这一战,清军余士桢被杀,孔传东重伤,梅子岭营及大岭营皆被攻破,“诸营皆溃”。宫步霄恼羞成怒,于八月三十一日再次进犯莲塘,结果又中了凌十八的埋伏,流氓头子潭超拔及大批打手阵亡,宫步霄只得狼狈遁逃回城。

响应金田团营,心系会师大业
《中兴别记》记载 “道光三十年六月,上帝教匪洪秀全等会于桂平金田村起叛”,《天情道理书》也提到 “我们起义之时,伊等(指高州罗镜圩一班兄弟,即凌十八等)亦来,遵天父天兄圣旨,回去团营”。可见,凌十八确实参加了洪秀全发布金田团营令的重要会议。此后,大寮拜上帝会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团营金田这一核心展开。

由于需要进行充分准备,且不断受到清军进攻,还要应对清政府的 “招抚” 阴谋,凌十八等人未能立即成行。但他们无时无刻不心系金田团营。九月初一日(1850年10月5日),茂名县令胡宗政到莲塘进行 “招抚”,凌十八义正词严地宣布:“我等受金田之命,将起兵以谋天位。” 直至次年一月,凌十八才挥师西进。原本抄近路已抵达与信宜比邻的广西大伦,却又折回茂名的石村、化州的宝圩辗转进军,其中必有缘由。此时,金田已经起义,清军全力围攻太平军,桂东、桂南防守严密。凌十八强攻桂南重镇郁林,虽无法确定这是拜上帝会总部的部署,还是他自行改变的战略,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寮起义军与太平军始终保持着声气相通。凌十八一面以大部队强攻郁林,吸引过万清军,减轻太平军压力,一面派先遣部队北上桂平大洋圩,试图与太平军会师。太平军也积极回应,先后攻打旧县圩之江口、勒马,但因天堑阻隔,会师计划最终未能实现。郁林未能攻克,凌十八遂回师信宜,仍一心想着 “出岑溪而会金田”。七月十一日(8月7日),凌十八攻克罗镜,试图打开出梧州或上湖南的通道,继续寻求会师机会。

坚守罗镜,谱写壮丽悲歌
凌十八攻克罗镜仅四天(七月十五日),两广总督徐广缙就率兵抵达高州城,并派巡道宗元醇带兵到信宜,设立西路大营,截断义军回信宜之路,旋即开始进攻罗镜圩。不久,新会参将卫佐邦部扼守大锣营要隘,清军在太平圩设东路大营,对罗镜形成合围之势。凌十八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但他毫不退缩,凭借罗镜的险要地势,精心构筑了三层坚固的防御工事。

最外层修筑了长达20多华里的坚固土城,随后设置炮楼、炮台;中间一层,在土城与圩之间的山林、水田、开阔地修筑大小炮台,挖掘陷坑、陷阱,树林中、墙边均布置炮位,相互呼应;圩内又分里、中、外三层,外层设置陷坑、陷阱,中层环圩开濠,濠内埋伏大炮,圩内用砖堵住西圩大街口,仅留东圩出入,街口同样布满坑堑,通往城内的入口设置炮台,遍地暗布竹钉、竹签,再用浮土掩盖。同时,凌十八开仓济贫,积极发动群众参军,自制火药,储备大量粮食,准备长期坚守。

八月初十(9月5日)后,徐广缙从全省调集兵勇万名、民团二千多人,携带多尊大炮,对罗镜展开反复进攻,却始终无法前进一步。高廉巡道宗元醇亲临水摆督战,“连战亦无功”;清军制作禾草牌抵御义军大炮,反被义军纵火烧死众多士兵。年底,徐广缙亲自到信宜指挥,在罗镜圩外挖濠、筑墙,濠内灌水,妄图困死义军。凌十八巧妙诱敌攻打西圩,伏炮炸死清军百余名。二月十八日(1852年4月7日)夜半,凌十八再次奇袭敌营,斩杀素有 “胆勇为一军冠” 之称的黄冈都司饶成龙,砍伤把总数人,斩杀清军百余人。官军接连战败,宗元醇多次想要临阵脱逃,却因徐广缙坐镇而不敢行动。三月二十四日(5月12日),起义军诱敌深入东圩,将其全歼,斩杀守备钟庆瑞。徐广缙恼羞成怒,处死两名千总,将另外两名千总枷号示众后流放,又调高州镇总兵福兴前来进攻,结果连攻十余日,均被起义军击退,咸丰皇帝为此哀叹 “朕寝馈之不安矣!”

咸丰二年五月初一日(1852年6月18日),广东巡抚叶名琛到罗定督战。他采取断绝凌十八义军粮草的残酷手段,致使义军陷入绝境,不得不采食野草、树叶充饥,饿死者众多。六月初四(7月20日)、初八日,清军两次进攻鬼子埝炮台和火药库,凌二十八腿部受伤。即便身处如此艰难的危境,起义军依然斗志昂扬,诵经之声清晰可闻,令叶名琛大为吃惊。六月十二日(7月28日),清军倾巢而出,分三路,每路又分三层五队,疯狂猛扑罗镜圩。此时,起义军仅剩下百余人,弹尽粮绝,饥饿难忍,但他们依然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与敌人展开殊死肉搏,共伤毙清军337人。最终,全军壮烈牺牲。徐广缙等人的奏折中也不得不承认义军 “视死如归”“坚忍信从”,光绪《信宜县志》记载 “其党数千人,竟相从饿死而不变”,凌十八及其起义军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壮丽悲歌。

凌十八一家满门忠烈。他本人及凌二十、凌二十四均在保卫罗镜圩的战斗中英勇战死,凌玉超、凌二十八和凌十八的妻子在战斗中被俘后壮烈牺牲。凌二十九、凌三十参加了金田起义的行列,其中凌三十被封为天朝九门御林开国王宗・天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凌十八在太平天国 “开朝立国” 进程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凌十八领导的起义,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在近代广东农民革命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广东农民革命的一次伟大壮举,率先打响了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第一枪,为支援太平天国早期革命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凌十八及其所率领的起义军展现出的坚定信念、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永远值得后人铭记与敬仰,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 
人际关系
父亲凌玉超,有子六人,长子即凌十八,次子凌二十,名帖锦,三子凌二十四,名标锦,四子凌二十八,名挥锦,五子凌二十九,名进锦,六子凌三十,名扶锦。
后世纪念
凌十八故居,位于钱排镇北内塘坳村,约建于清嘉庆初年。故居为土木结构的平房,二进四合格局,正座一厅四房,左右有侧间,对称布局,墙体为筑垒土墙。墙壁垒筑在红褐色土台面上,土色灰白,厚为40厘米左右,墙壁平直规整,转角方正,系采用木板夹住墙体两侧,在中间填土垒筑而成,整座建筑面宽15.17米,进深16.62米,占地面积252.12平方米。前厅有屏幅一块,上书“安德堂”三个大字,两边配联“安分心常乐,德深意少忧”。据说为凌十八的父亲凌玉超所书。为筹备起义经费,凌十八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九日该故居及水田、旱地、山场断卖给云开村彭成彩后,一直由彭氏居住,得以保存至今。该故居于2000年6月被信宜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被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史料索引
天国志之凌十八晏仲武列传
凌十八名才锦,广东信宜钱排镇北塘坳村人,生嘉庆廿四年九月初九日,父玉超。
才锦颇读书,通文墨,顾家贫,糊口为艰,父及兄弟行数人赴粤西觅工,孑然家居,种蓝为业,而倜傥有大志,入天地会,为一方会众之首焉,族人颇有从者。
道光廿七年冬,才锦赴粤西,谒父兄昆弟,识胡以晄于山人村,以晄荐之入拜上帝会,引见洪、冯,颇受寄重,才锦感奋,以为知遇之恩,当以死报,遂矢志相从。
道光廿八年春,才锦偕兄弟数人返乡,倡上帝会于桑梓。才锦善抚循,有辩才,谕以信实上帝,有衣有食,不二载,从之者如市。才锦以信宜距金田千里绝悬,患声问不通,乃使其弟标锦号廿八者,业茶肆于塘坳,以通粤西声息。
才锦患小民恋栈,不能远图大举,乃身倡圣库之举,道光卅年正月十九日,悉售所有屋业及水田90亩7分、旱地10亩5分、山场150余亩于乡邻彭成彩,以获银三百四十两充公,以为率首,群从踊跃
晏仲武湖南巴陵人,世业渔,以船为家,义勇任侠,人多服之。或曰,道光岁,上帝会兴粤西,仲武潜往入焉。太平军兴,至永安,壬子二年初,受东王命,回乡集众响应。仲武暗邀同志,以打江山相激劝,不旬日,得数百人,厉兵秣马,以俟起事之机。
五月,太平军自道州入湘,败湖南提督余万清,东王、西王联衔遍颁檄文三札,以奉天驱胡相号召,全湘震动,府县响应者此伏彼起。清廷大震,乃谕钦差大臣徐广缙、已革钦差大臣赛尚阿进驻衡州,督南北诸军会剿,湖南巡抚骆秉章檄府县团练御寇,封江湖舟只,以备不虞。
八月,西王袭长沙,不克,中炮重伤,九月初十日,天王悉众自郴州至长沙,攻围凡八十一日,地雷轰破城垣三次,卒不能克,十月廿七日,自浮桥渡湘而西,经龙回潭趋宁乡,进向益阳。
时湖北提督博勒恭武奉命守临资江口,虑兵单,乃沉民船商艘五千余以塞航道,饬临湘知县张开霁守羊楼司,巴陵团首吴士迈募渔民二千为水勇守星口,仲武乘之,命部众三百余人应募。士迈疑,告开霁,开霁言于博勒恭武,博勒恭武易之,不为察。
卅日,太平军克益阳,将道常德,出荆襄,取河南为业。仲武遣人告以土星可取,乃变计趋之,仲武党众应于内,太平军攻于外,大破清军,博勒恭武等逾城走,港内樯帆,悉为所取,江湖万里,恣其所之,遂水陆并进,顺流而向岳州。
仲武时在巴陵城中,闻东王大军至,乃誓众扬旗,自称东王麾下提督,据城,败副将巴图,获府库饷银三万余两,乘势弃城,进取梁夫岘、隆奉庵、黄福滩,皆下之,谋遮清军饷道,断粮台接济,以应东王大军。
清新任湘抚张亮基闻而患之,急命总兵阿勒经阿督大军往赴,以楚雄协副将邓绍良为前锋。绍良,骁将也,天王攻长沙,轰城垂破,赖其力战而不能入,所部皆久战精锐。仲武乌合,器械陋劣,力战不能敌,一日一夜而溃,仲武被执,不屈而死。
仲武虽死,其党固结不散。甲寅四年正月,太平军韦俊、石祥祯等围武昌,分兵入湘,三月,克岳州,分取湘阴、宁乡等县,仲武余众杨敬之等复起,裹红巾,张黄帜,以为大军响应,未几,湘军败林绍璋于湘潭,乘胜逐太平军出湘,敬之等失恃势寡,旋为所破。
赞曰:
如凌十八可谓忠勇也!
千里辗转,一圩孤军,经年困穷,矢志不灭,全圩玉碎,无一降者,金田之众,得乘虚蹈隙,终成燎原之炽,凌十八之功,不可灭也。
然天海遥遥,谗言谤谤,滴水穿石,众口铄金,以东王之明,竟不能明凌十八之枉,官书有诽,赠恤无名,夫罗镜圩中,千百死战冤魂,念粤西兄弟之来救,至死不已,九泉之下,其能瞑目乎?
仲武之遇,乃复不若凌十八,凌氏虽枉,然官书留迹,子弟封爵,虽劳重报轻,不为无憾,而名垂竹帛,终有塞责。仲武起于巴陵,应于星口,无彼五千帆樯,武昌之举,天京之克,不可得也,而当道藐藐,竟无一简之报,噫,岂不令英雄心冷!
或曰,仲武之自称上帝会众,恐非其实,提督之官,乌合之众,不足为信。独不闻泰山不捐细壤,江河不捐细流,实也虚也,何足深校?
天国酬功,克城为上,覆军次之,而以绝饷道,断粮台为轻。而清军雇募,一月不可无饷,三日不可无粮,霆营之畔,湘勇之裁,咸由乎此。太平军之与清人战也,动辄数倍之士,旗帜如林,弹丸如雨,而曾不知分数百偏裨,断敌粮奥,后人知兵者读史,不能无叹。天朝王侯千百,计不出此,而仲武为之,有此一智,功虽不彰,亦足当一传也。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4-14 23:21
上一篇:刘汝新下一篇:何名科
清朝末代皇帝,近现代政治人物
连平人物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清末浙江湖州南浔镇巨商
道光帝第八子
明末清初书法家,画家,医学家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
清朝杰出的抗倭将领
清朝广东水师提督
著名的华侨领袖
已革端郡王载漪第五子
清代文学家
中国清代太平天国将领
中国工程院院士
岳麓书院,南宋进士
电影艺术家
原永川行署专员
湖南平江籍老兵
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
公元1898年-1940年
广西自治区来宾合山市人物
公元1910年-1972年
广西自治区玉林北流市人物
公元1891年-1969年
广西自治区玉林容县人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清代太平天国将领
清朝文人
信宜市人物
清代起义领袖
信宜市人物
岭南画派著名画家
信宜市人物
明末清初信宜杰出文人
清公元1803年-1851年
广东茂名市信宜市人物
信宜市
广东茂名市信宜市人物
公元1956年-1979年
广东茂名市信宜市人物
中国清代太平天国将领
清朝湖南布政使
中国清代太平天国将领
清朝兵部尚书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