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天津名人 毛静远

毛静远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院长
毛静远,男,汉族,1962年2月生,山西吕梁人,中共党员,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带头人,首批天津市海河医学学者,天津市名中医,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中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中医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及《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副总编辑等职。
精于心血管病的中医及中西结合诊疗,聚焦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治法方药、临床评价研究,在规范诊疗、提高疗效、发展学术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1)临床辨治---善于中西协同、扬长补短
既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和实践积淀,又掌握心血管病现代进展及诊疗技术。强调临床辨治须谨守病机、据情变通、因人施治、顾全平衡,总结出“主症辨病,兼症辨证”的病证结合辨治要旨,使之在相关共识指南中得到应用。
(2)科学研究---强调问题导向、研以致用
善于从临床中发现问题,重视科研为临床服务。揭示冠心病“阳微阴弦”病机的现代内涵,构建了中医冠心病单元;研制了心衰急慢分期、阴阳分型辨治方案并进行评价;提出了中西结合药动学研究思路并付诸实践;总结了理气化痰活血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养阴熄风通络抑制室性早搏、宣肺化瘀通脉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方药等。
(3)人才培养---重视学术传承、创新发展
总结多年的传承带教经验,提出“以名老中医学术为中心,以其师承授受的学术沿革为纵轴,以同时代、同地域或不同地域其他名医学术特点的对比分析为横轴,以所处时空环境疾病的证因特征为背景”的名医学术传承模式,培养了一批中医基础扎实、现代技术精良的高素质人才。
(4)医德学风---始终严己宽人、诚实谦逊
无论临床诊疗,还是带教研究,总是以身作则,躬身示范。对待患者热心负责,对待学生认真负责,对待学术严谨负责。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求精的专业精神、诚恳的待人品行和谦逊的学者风范,在患者、同事、同行及学生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口碑。
擅长领域 播报
1984年从医至今,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作为心血管专科医生,既有扎实的中医辨证论治功底,又紧跟学科进展,掌握现代介入诊疗技术,在冠心病、心力衰竭、血压病、心律失常等中医及中西结合诊疗方面,善于总结研究,扬长补短,发挥优势,追求疗效。
研究方向
聚焦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治法方药、临床评价研究。
教育背景
1979.01-1983.12 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中医专业
1986.09-1989.08 天津中医学院内科专业(心血管病方向)硕士研究生
2003.09-2006.07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心血管病方向)博士研究生
1999.09-2000.09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进修
2001.09-2001.11 日本四日市病院 研修
工作经历
1984.02-1986.08 山西省吕梁地区人民医院
1989.08-2001.01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000.07任科主任)
2001.01-2013.01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兼介入治疗中心副主任
2013.01-2016.06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兼心血管科主任
2016.06-2022.05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科研成果
主持十一五(首席)、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5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87篇,其中SCI收录17篇,主编著作1部,副主编7部。主持制定《中成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指南》、《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中药新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行业规范7部。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90名,博士研究生15名,在站博士后1名。代表性科研成果如下:
(1)揭示冠心病病机的演变规律及现代内涵,制定临床辨治方案
牵头联合国内21个省、市、自治区40家三级医院200余名研究者,通过开展系列研究,揭示冠心病“阳微阴弦”病机的本虚标实证候演变规律(本虚下降,标实上升)和现代内涵(本虚多为气虚,标实多为瘀/痰),制定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诊断建议,确立了基于生活质量改善效应的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辨治方案,成果获2021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研制心衰中医辨治方案,完成多项循证评价研究
基于文献分析、专家咨询、临床流调和系统评价,研制心衰急慢分期、阴阳分型辨治方案,建立“病证结合、系统分段、多维指标”的中医临床效应综合评价体系,开展临床研究明确辨治方案在心衰不同阶段(慢性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不同证型(阳气亏虚、气阴两虚和气虚血瘀)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心衰提供了循证证据,成果获2018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提出“中西结合药动学”研究设想并进行示范
基于临床中西药联合应用中存在相互作用及安全性问题,提出“中西结合药动学”研究思路,以治疗心衰常用中、西药为对象进行药物相互作用及机制的示范研究,提供了中西药在心衰治疗中安全合用的科学依据,研究成果获2018年度中医药国际共享奖-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度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社会兼职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学术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中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中医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副总编辑、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副总编辑。
荣誉成就
2022年入选全国名中医
2021年获评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
2020年入选天津名中医
2020年入选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型院长
2018年获评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2018年入选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
2018年获评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18年入选首批天津市海河医学学者
2018年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2017年入选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2016年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16年获评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2015年获评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14年获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14年获评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
2014年获评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3年入选天津市中青年名中医
2012年获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
2012年获评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
2010年获评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2009年获评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
2007年获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2005年获评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
2003年获评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
2002年获评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1)
出诊时间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院区四楼国医堂专家门诊:周三下午、周四上午、周六上午
16

送花
1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
岳阳市 岳阳县名人录
武进区名人录
快手直播平台主播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韶山名人录
落马官员
常德人
云浮人
平陆县名人录
抗美援朝战争烈士
扬州名人录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全国名中医巩义市名人录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中医药界院士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寿光人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第二届全国名中医
上一篇:钱英
下一篇:武长顺

最新评论

◎八字排盘◎
姓 名:
   
生 日:
时 辰:
夜子时处理: 夜子时日干向前遁一天算第二天 日干保持不变

天津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