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历史人物故事阅读 李因笃是明末清初之疾,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教育家、诗人一斤音律家。他出生儒门之家,祖上都受正统的儒学,坚持儒家礼仪。所以在家乡被农民军贡献之后,尊忠君思想,选择自焚, 李因笃随母亲去外祖父家,得以侥幸逃脱,此后寄居外祖父家中。李因笃有神童之称,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之后也成为一名儒家名士,与顾炎武的等人交好,学问出众,引得四方学者追随。 人物档案 姓名:李因笃 字:子德、孔德 号:天生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出生地:陕西富平 出生日期:公元1632年 逝世日期:公元1692年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音韵学家、诗人 信仰:关学 代表作品:《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 主要成就:弘扬关学 李因笃在当时是有名的神通,自幼天资聪颖。史记李因笃五岁的时候开始读经史,竟然能过目不忘。八岁能文章,出语辄惊人,十一岁就考中县试第一。 小时候聪慧的人不少,但是有很多人都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李因笃与这句话却没有丝毫关系,小的时候是惊艳四方的神童,长大之后也是引得各方名士追从的著名学者,学问出众。 所著诗文更加高古精邃,名播海内,一时骚人词客,趋之若鹜,至邸舍不能容。年老之后,被清廷学士以学问渊通、文藻瑰丽为由,举荐参加清廷开博学鸿词科、诏举文行兼优之士的考试,成功过应考,任翰林院检讨。 与学识相对的,还有就是李因笃的忠君爱国思想。他年幼的时候经历家族自焚以全气节,少年之时又历经明朝灭亡,清廷攻占北京。 不管是书生意气,还是受到自幼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当时年仅十三岁的李因笃便立志反清复明。等到他年长之后,也不曾放弃过这种想法。他与顾炎武一见如故,两人都有立志仿清复明的想法,可以说是志同道合之辈。后来在陈上年家中讲学的时候,就在陈上年的掩护下,联络志士20余人,于雁门、五台之间,披荆斩棘,垦荒种田,以图复明之举。 很多人看到这儿不明白了,既然立志抗清,李因笃又怎么在清廷作官吏呢?清廷渐渐在中原站稳脚跟,李因笃等人反清复明的想法已经不能实现。但是李因笃却也没有入朝为官的想法,而是专注读书,四处讲学。之所以会入朝为官,还是受老母规劝。 当时清廷想要缓和与汉士族人民的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就想要开博学鸿词科、诏举文行兼优之士。李因笃是当时著名学者,自然也就在举荐之列。李因笃对此事拒绝的,但是后来其母却多次劝说,于是无奈入京参加考试。虽然如此,但是在担任职位之后,他就多次请辞,上疏陈情37次,不久之后就辞职归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