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将相故事阅读 文正是中国古代文官谥号最高级别,所有文人入仕之后,都渴望将来百年之后能得此谥号。这不仅仅是对文官政治成就和国家贡献的肯定,同时代表你是位受世人敬重的好官。 文正两字有着极重的含量,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对于这个谥号都不会轻易许出。中国文官不少,但能但得起文正谥号的就那么几位。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便是始于1636年,结束于1912年的清王朝。在将近三百年的清朝历史上,得文正谥号的大臣一共有八位。 一、汤斌 汤斌顺治九年中进士,是早期入仕清朝的汉人知识分子。虽然汤斌一生清廉,不畏权贵,为民请愿,还是康熙太子的老师,但是他文正之名却并不正。 汤斌之所以谥号文正,是因为他一生恭顺尽忠清王朝,还大力推行清政府抑制汉文化的政策。清政府为鼓励世人效法汤斌,因此为其上谥号文正。 二、刘统勋 内阁大学士刘统勋,一生清廉,官至宰相。在四十多年的从政生涯中,始终严于律己,敢于直谏,是著名谏臣。他以弹劾宠臣张廷玉和讷亲。他也是治水能臣,后因操劳过度去世。 三、朱珪 乾隆嘉庆名臣,为嘉庆帝帝师。他也是一位为民请命的清官,历史上曾多次与贪官和珅争锋相对。 乾隆晚年,英帝国主义就对中国虎视眈眈。当初沿海有英国军人想要武装入侵近海,是朱珪一直督战抵抗。因为在水上作战与英军不能抵抗,朱珪还曾将自己省吃俭用的5000白银捐出来修造战舰。 四、曹振镛 道光帝时期倚重大臣,同时也是三国曹操的直系后裔。曹振镛仕途顺风顺水,无灾无难,总共当官52年,到80岁的时候才退休,是林则徐的老师。 五、杜受田 杜受田是咸丰帝帝师,同时出生世代书生之家,杜家素有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的说法。1852年因为在任上操劳过度去世。 六、曾国藩 曾国藩是清末重臣,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洋务运动领袖之一,湘军创始人。对于曾国藩的人物经历,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不多说。 七、李鸿藻 同治帝师,清朝清流派代表,一生为官清廉,为国为民。在对外关系上,李鸿藻是坚定的主战派,与李鸿章争锋相对。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后,他还曾经上奏表示反对。 八、孙家鼐 孙家鼐是咸丰九年状元,他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中日甲午战争之前,他力主忍让,甲午战争之后提出变法自强的主张。 光绪帝推行变法之时,孙家鼐是坚定的拥护者和实施者。不过可惜的是,变法最后失败了。 以上清朝上谥号文正的八位大臣,你觉得谁最名副其实,谁最名不副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