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历史故事明朝故事名人 “戚家军”盟主戚继光斩3万倭寇不尽兴 只愿海波平

“戚家军”盟主戚继光斩3万倭寇不尽兴 只愿海波平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历史背景:明朝故事阅读

戚继光针对倭寇作战的特点,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一人为一队,配以盾、矛、枪、狼筅、刀等长短兵器,每战多捷,世人称为“戚家军”。

戚姓来源


春秋时,卫国卫武公有个后代叫孙林父。卫献公时,孙林父担任上卿。卫殇公时,他被封在戚(河南),其子孙后代以戚为姓。现今,戚姓人口在全国姓氏中排行第227位,有36万人。戚姓祠堂里一般都有这样一副对联:“抗倭声明远,防海功德高。”说的就是抗击倭寇的英雄戚继光。

大将出征


公元1557年,为对付入侵浙江沿海的倭寇,嘉靖帝命时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的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充参将,负责抗倭。戚继光到达浙江后,看到明军纪律松弛、兵不习战,于是请求组建新的军队。

一视同仁


公元1559年,他亲自到金华、义乌等地招募三千新兵,教以击刺法。这支队伍后来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戚家军”。一次,约三千名倭寇在海门沿海上岸,准备去临海抢劫。戚继自己出兵佯败,把倭寇引到上界岭,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后,一举全歼。结果戚印(戚继光之子)年轻气盛,没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擂鼓冲锋,让一部分倭寇逃脱了。戚继光回营升帐,因戚印没按照军令行事,下令推出去斩首。

新鸳鸯阵


倭寇的活动范围多在浙闽沿海一带,用重箭、长枪和倭刀作战。浙闽沿海多山陵沼泽,道路崎岖,大部队兵力不易展开,而倭寇又善于设伏,好短兵相接。戚继光针对这一特点,创造了一种新的战斗阵形 “鸳鸯阵”,这种以12人为作战基本单位的阵法,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

杀敌3万


1561年,大批倭寇窜入花街一带抢掠。戚继光率“戚家军”,首次摆出“鸳鸯阵”,并在鸟铳、弩、火箭等兵器的配合下,一举杀敌3万多人。紧接着在保卫台州的战斗中,“戚家军”大摆“鸳鸯阵”,向敌军勇猛冲杀,使倭寇全线崩溃。“戚家军”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戚继光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意思是――我封不封侯无所谓,只希望国家的海疆能够安宁。

巧匠奇器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4

送花
13

最新评论

◎八字排盘◎
姓 名:
   
生 日:
时 辰:
夜子时处理: 夜子时日干向前遁一天算第二天 日干保持不变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