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历史人物故事阅读 大概相比于历史人物,大家还是对当代人物更为了解。当小编说起王若虚这个人的时候,身边的朋友们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当代作家王若虚。就是那位,在《萌芽》杂志上发表了不少作品的朋友。 同样都叫王若虚,一位是当代小说作家,另一位也是金代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两个人都是在文字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人物,也不知这里面到底是巧合,还是命运使然。相比于当代的王若虚,大家对金朝的那位王若虚可能知之甚少,小编今日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人物档案 姓名:王若虚 字:从之 号:慵夫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金朝 出生地:河北藁城 出生时间:1174年 去世时间:1243年 职业:诗人,文学家 官职:国史院编修官、同知泗州军州事、著作佐郎 王若虚少年之时就表现出了非常聪明有悟性的一面,对于文字十分敏感,整日沉醉在文字之间,勤奋读书,后来拜舅舅周昂和古文家刘中为师,勤奋学习。 承安二年,王若虚进士及第,此后为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任职期间,颇有政绩,当地百姓对其爱戴有加。当他任期满后调任,父老乡亲齐聚相送,整整送了好几天才转头回城。 后来受举荐入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不久又奉皇命初时西夏,使归后授同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年,因为编成《宣宗实录》,迁为凉府判官,不久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 元兴元年,为避元军,金哀宗逃亡归德。不久崔立叛变,附和者众多,当时王若虚被召命为文。就是逼迫王若虚给这些叛变这人,写碑文以歌功颂德。王若虚深知自己此行有难,言: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 后来这碑文到底没有作成,不过王若虚也没有因此丧命,也算是幸运了。金朝灭亡之后,王若虚回到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 王若虚让刘郁东等人先回去,他自己留下来。后来刘郁东回去后不放心,让人来看,发现王若虚坐在大石上已经瞑目而逝,享年七十岁。 王若虚去世之后,留有《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论诗》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已觉祖师逊一筹,纷纷法嗣复何人。 《慵夫自号》 身世飘然一瞬间,更将辛苦送朱颜。 时人莫笑慵夫拙,差比时人得少闲。 《还家》 日日天涯恨不归,归来老泪更沾衣。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 荒坡依约认田园,松菊存亡不足论。我自无心更怀土,不妨犹有未招魂。 山杏溪桃化棘榛,舞台歌榭堕灰尘。春来底事堪行处,门外流莺枉唤人。 回思梦里繁华事,幸及当年乐此身。闲立斜阳看儿戏,怜渠虚做太平人。 艰危尝尽鬓成丝,转觉欢华不可期。几度哀歌仰天问,何如还我未生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