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历史故事汉朝故事名人 [张仲景的故事]张仲景故事四则

[张仲景的故事]张仲景故事四则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历史背景:汉朝故事阅读


  欢迎来到历史人物网,张仲景的故事,张仲景故事四则一、对病下药

张仲景在医学上出了名,还虚心地为同行医病,不失时机地向别的郎中学习。

从前,一些郎中们,只把医术传给自己的子孙,一般都不外传。那时南阳有个名医叫沈槐,已经七十多岁了,还没有子女。他整天惆怅后继无人,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慢慢忧虑成病了。

当地的郎中们,来给沈槐看病,都缩一头。老先生的病谁也看不好。越来越重了。张仲景知道后,就奔沈槐家来。

张仲景察看了病情,确诊是忧虑成疾,马上开了一个药方,用五谷杂粮面各一斤,做成丸,外边涂上朱砂,叫病人一顿食用。

沈槐知道了,心里不觉好笑!他命家人把那五谷杂粮面做成的药丸,挂在屋檐下,逢人就指着这药丸把张仲景奚落一番。

亲戚来看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见过五谷杂粮能医病?笑话!笑话!

朋友来看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一顿能吃五斤面,真滑稽!滑稽!

同行的郎中来看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我看几十年病,听就没听说过,嘻嘻!嘻嘻!他一心只想这件事可笑,忧心多虑的事全抛脑后了,不知不觉地病就好了。

这时,张仲景来拜访他,说:恭喜先生的病好了!学生斗胆在鲁班门前耍锛了。沈槐一听恍然大悟,又佩服、又惭愧。张仲景接着又说:先生,我们做郎中的,就是为了给百姓造福,祛病延年,先生无子女,我们这些年青人不都是你的子女吗?何愁后继无人?

沈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内心十分感动。从此,就把自己的医术全部传授给了张仲景和其他年轻的郎中。

张仲景的故事,张仲景故事四则二、巧治府台

东汉年间,南阳有个府台,他干了很多坏事,人们气恨他,巴不得找个出气的机会。

这年,府台的女儿有病了,一连几个月,遍求名医,也治不好病。这天,府台派家人去请张仲景,来给女儿看病。那阵子,伤寒病正游行,张仲景每天早出晚归,到乡下给老百姓医病,只有儿子在家。他们就把张仲景的儿子请了去。

张仲景的儿子常年随他学医,也是个知名的郎中。他来到府衙,询问了小姐的病情,府台夫人没张嘴,泪就先落下来:唉呀!她面黄肌瘦,茶饭不进,还不住歇地呕吐呢!说着说叫女儿诊脉。

那时候,年轻郎中给女子看病是不能见面的。所以只好从帘帏中牵出一根红线,一头拴在小姐的中指上,一头让张仲景的儿子拉着,放在耳朵边静听。他仔细听了好久,心里不觉好笑:哈哈!就这病竟没人看得出吗?

原来府台的女儿是怀孕啦!可他并不知道病人还是个没出阁的姑娘,就高声朝着府台说:恭喜大人!小姐没有啥病呀,她是喜脉!你快要当外爷了!

府台一听气得浑身乱颤,嚎叫道:混帐东西!纯是一派胡言,快把他赶出去!家人一拥而上,把他痛打一顿,赶出了府门。

晚上,张仲景回来听了,心里十分气愤,他问儿子:你果是看得真?

儿子说:确确实实是怀孕,已经六、七个月啦!

张仲景沉吟了一下,说这个府台,干尽了坏事,明天找他出气去!

第二天,张仲景吆喝着邻居,带着礼品,来到府衙,正赶上全城绅士和名流在那里议事。张仲景见府台施一礼,说:不肖之子医理不明,口出不逊之言,望大人海涵!今天,一来赔礼道歉,二来我要亲自给令爱诊脉医病!

府台一听大喜,忙说:贱女区区小痒,何劳先生大驾呀!说着就要设宴款待。

张仲景说:还是先给令爱诊病要紧。府台忙叫佣人把女儿请出来。

张仲景观那女子气色,早已明白了几分。暗用右的小姆指甲剜了一点药,藏在宽大的袖中,然后端坐给小姐抚脉。

张仲景一抚脉,果然此妇向孕六七个月啦!就对病人说:张开嘴巴,看看舌苔!小姐刚张开嘴,他就弹动右手小姆指,把药弹进小姐嘴中,又叫端来开水,小姐喝了。张仲景这才笑呵呵地对府台说:药到病除,送令爱到耳房观察,一会儿就会好的。

府台十分感激,摆上酒宴招待。他刚端起酒要敬张仲景,耳房边传来了小姐的呻吟声,府台有诧异,张仲景说:这是药力到了,你放心,令爱顷刻就会痊愈的!

话音未落,只听哇哇的婴儿哭声从耳房传来。府台和夫人猛地惊呆了,一时羞得面红耳赤,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那些绅士名流也惊奇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交头接耳暗暗发笑。

张仲景拍案而起,哈哈大笑,指着府台说:现已真相大白你们口口声声礼义廉耻,干的却是男盗女娼呵!府台和夫人听了,气得晕了过去。张仲景为百姓们出了气,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张仲景的故事,张仲景故事四则三、张仲景与饺子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在告老还乡退休的时候,正赶上那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在白河边上,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

回到家后,由于张仲景的名声早已经闻名天下,所以很多人上门求医。张仲景有求必应,整天都很忙碌,可虽然上门求医的人很多,可张仲景依然挂念那些冻烂耳朵的人。

经过研究,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

他叫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药就是祛寒娇耳汤。

祛寒娇耳汤当初其实就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

面皮包好后,样子象耳朵,又因为功效是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

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一碗汤,2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

当初张仲景在长沙任职的时候,就在平时经常为老百姓看病,很受群众的爱戴。退休以后,长沙的百姓每年都派代表到家乡去看望。

俗话说,医生难治自己的病。张仲景也是人,不是神。

有一年,张仲景病了,他自己也知道,生命的灯油就要烧干了。

长沙来看望他的人说,长沙有一个风水很好的地方,想让张仲景百年之后在那里安身,可南阳的人不干了,双方就争吵起来。

张仲景说: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把我埋葬在哪里好了。

在那一年的冬天,张仲景驾鹤西去了。寿终的那天正好是冬至。

当送葬的队伍走到当年张仲景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的时候,棺绳忽然断了。

大家按照张仲景的嘱托,就地打墓、下棺、填坟。两地的百姓你一挑、我一担,川流不息,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大大的,还在坟前为他修了一座庙,这就是现在的医圣祠。

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这天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为了纪念他,从此大家在冬至这天都要包一顿饺子吃,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冻了。

祛寒娇耳汤很少有人吃了,但经过岁月的冲刷,大家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流传了下来。并且饺子的种类和形状也有了很大改进,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饺子,饺子也成了阖家团圆的代表食品,但张仲景的名字却很少有人提到了。

张仲景的故事,张仲景故事四则四、堂的来历

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他一反封建官吏的官老爷作风,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开始他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后来由于前来治病者越来越多,使他接应不暇,于是他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

后来,人民为了怀念张仲景,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这些医生也把自己开设的药店取名为××堂药店,这就是中医药店称堂的来历。

7

送花
13

最新评论

◎八字排盘◎
姓 名:
   
生 日:
时 辰:
夜子时处理: 夜子时日干向前遁一天算第二天 日干保持不变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