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朝代人物三国人物名人 三国崔州平简介资料-诸葛孔明好友

三国崔州平简介资料-诸葛孔明好友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崔州平个人介绍资料


崔州平

本    名:崔钧 

字    号:字符平 

所处时代:东汉 

民族族群:汉人 

出生地:博陵安平 

主要成就:联合袁绍,讨伐董卓 

信    仰:儒家 

出    身:博陵崔氏 

父    亲:崔烈

历史时期:三国人物名人录

崔钧,字州平,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东汉大臣,太尉崔烈之子,议郎崔均之弟。

少结英豪,颇有名称,历任虎贲中郎将,迁西河太守。汉献帝即位,父亲崔烈为董卓所害,遂从袁绍一同起兵山东,讨伐董卓。卒于任,后代是博陵崔氏安平房。

家族人物


曾祖:崔骃

从祖:崔瑗

从叔:崔寔

祖父:崔盘

父:崔烈,字威考,东汉太尉

兄:崔均,字元平,议郎

好友:诸葛亮、徐庶、司马徽

相关记载


崔州平(出《新唐书卷七十二 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二(崔氏)》:盘生烈,后汉太尉、城门校尉。生钧,字州平,西河太守。)

《三国志武帝曹操纪》引 《傅子》:汉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是以袁绍、 崔钧之徒,虽为将帅,皆著缣巾。

《三国志诸葛亮传》: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 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后与诸葛亮、徐庶等人相善,与石广元(名韬)、孟公威(名建)、徐元直(名庶)为诸葛四友(但从史书记载崔钧并未与孟建、石韬有所交集)。当时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时人大都不认同,只有崔钧与徐庶认为诸葛亮确实可比。之后徐庶、石韬、孟建三人均在魏国为官,诸葛亮则为蜀汉丞相,而崔钧本人则下落不明。

《三国志董和传》:诸葛亮曰:昔初交 州平,屡闻得失。

《崔氏谱》:州平,太尉烈子,均之弟也。

《后汉书崔骃传》: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也。子瑗,孙寔。寔从兄烈,有重名于北州,历位郡守、九卿。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烈时因傅母入钱五百万,得为司徒。及拜日,帝曰:悔不小靳,可至千万。程夫人(或作程大人,即程璜)曰:崔公冀州名士,岂肯买官?赖我得是,反不知姝邪? 烈于是声誉衰减。久之不自安,从容问其子 钧曰: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 钧曰: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论者不谓不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何为然也? 钧曰:论者嫌其铜臭。烈怒,举杖击之。 钧时为虎贲中郎将,服武弁,戴鹖尾,狼狈而走。烈骂曰:死卒,父楇而走,孝乎? 钧曰: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烈惭而止。烈后拜太尉。 钧少交结英豪,有名称,为西河太守。献帝初, 钧语袁绍俱起兵山东,董卓以是收烈付郿狱。卓既诛,拜烈城门校尉。及李傕入长安,为乱兵所杀。

《九州春秋》:崔烈,廷尉卿。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烈时入钱五百万,得为司徒。及拜日,天子临轩,百僚毕会。帝顾谓幸者曰:恨不小靳,可至千万。程夫人於傍应曰:崔公,冀州名士,岂肯买官,赖我得是,反不知姝邪?烈问其子 钧曰:吾居三公,於议者何如?钧曰: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论者不谓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何为然也?钧者:论者嫌其铜臭耳。烈怒举杖击之,钧走。烈骂曰:死卒!父挝而走,孝乎?钧曰:舜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烈惭而止。

《新唐书宰相世系崔氏》:博陵安平崔氏:仲牟生融。融生石。石生廓,字少通,生寂。寂生钦。钦生朝,汉侍御史。生舒,汉四郡太守。二子:发、篆。篆,郡文学,生毅。毅生 骃,字亭伯,长岑长。二子:盘、瑗。瑗生寔。盘生烈,后汉太尉、城门校尉。生 钧,字州平,西河太守。十世孙昂。

梁祚《魏国统》:崔州平者,汉太尉烈之孙(误,当为子)也,兄曰元平,为议郎以忠直称。董卓之乱,烈为卓所害,元平常思有报复之心,会病卒。

三国演义相关


演义中仅称 崔州平。为荆州名士、诸葛亮之友。亮与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先主来隆中见亮,忽见州平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先主与语大悦,即请同归,州平以己无意功名,长揖而去。后先主二次往隆中,州平已与亮相约,出外闲游去矣。

崔均与崔钧

均、钧二字古代似乎是通用,但通用并不代表就是一个字,且写法在古代也应是有均、钧两种, 卢弼和 王先谦在《 三国志集解》和《后汉书集解》中都引用了 惠栋的观点,而惠栋的观点就是因以古代均、钧二字相通来断言崔均=崔钧,又引《九州春秋》言崔钧字元平,但其后又按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崔氏谱》曰州平为钧之弟。由以此来否认《新唐书》中所载崔氏世系中崔钧字州平之言,这显然是非常草率的。首先,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所引《崔氏谱》的原文为州平,太尉烈子,均之弟也。而 卢弼和 王先谦在做 集解时引用 惠栋的观点却都改均为钧,这自然是因为古代均、钧二字通用之故;再看《九州春秋》,其书现已佚,且 卢弼和 王先谦在做 集解引用 惠栋的观点时均未引用该书中更多的原文及其人的事迹,仅一句《九州春秋》曰:钧字元平。,据《九州春秋》以及《后汉书》记载引用《九州春秋》中关于崔烈与崔钧对话那段中并没有崔钧字元平的文字,既然有了《崔氏谱》的先例,此处所引多半也被其改均为钧。另外 惠栋并没有考虑到兄弟俩一个字元平,一个字州平,均是以平为字,钧即平也,而均又通钧,所以以平为字的兄弟俩分别名均与钧是很有可能的,也正因为兄弟俩近乎同名导致两人事迹易混淆。

首先是 崔钧其人,其事迹多附于《后汉书》的崔骃传。从传中可看出崔钧似乎对于其父崔烈买官之事颇为不齿,称其父身有铜臭,且在崔烈举杖击之的时候抽身逃走,崔烈更骂崔钧为死卒,言其不孝,而崔钧更用舜之事父的典故来与崔烈顶嘴。足见两人感情似乎从崔烈买官到这次的对话后变得不好。传中后又言 崔钧少交结英豪,有名称,为西河太守,若事先将其与 崔州平划等号,看来他与诸葛亮相交似乎并不是偶然。其后崔钧还在献帝初时与袁绍等一起起兵山东,即后世所谓 反董卓联盟的董卓讨伐战。又据傅子记载崔钧为儒将形象。 再看 崔州平的哥哥,按裴松之注引的《崔氏谱》言其名 崔均,在北魏 梁祚的《魏国统》中又明确记载其为 崔元平,且在董卓乱政,诸侯讨董期间是担任议郎的,至其病卒均未提及任西河太守一事,足见 崔均一生官至议郎,且 议郎为文职,与当时先担任武职 虎贲中郎将后又担任 西河太守的 崔钧不大可能是一个人(此处大谬,自古文人掌兵者多矣。三国时如糜竺、孙乾、简雍、程昱、张昭等人都曾任所谓武职)。结合两条史料可以得出:崔均字元平,崔州平之兄,官至议郎等信息。《魏国统》中还交代崔烈被董卓之兵害死后,崔元平常思有报复之心,会病卒。这看来似乎是因一心想报仇想出的病,还因这病去世了。前面已经说了 崔钧因其父买官之事和父亲闹翻,因为古代重孝道的缘故,说他不想报仇应该是不可能,但要让他想报仇想到生病病死似乎也是不大可能的。且崔烈之死是在董卓被诛之后,崔钧因为报仇讨伐董卓是说不过去的,反而 崔烈却是因为 崔钧参加讨董而被关押。

在各条史料不矛盾的情况下,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崔均,字元平,太尉崔烈之长子,官至议郎,崔烈为董卓兵所害后常思报复之心,没多久就病逝了。

崔钧,字州平,太尉崔烈之次子。历任虎贲中郎将、西河太守。因参加董卓讨伐战使其父为董卓收押。后游历于荆襄之地,与诸葛亮孔明、徐庶元直等交善。

另外从崔钧担任太守且参加过董卓讨伐战来看其年龄至少比诸葛亮大很多,崔钧与诸葛亮有点像桥玄与曹操的样子。

影视形象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赵小川饰演崔州平。

11

送花
13

最新评论

◎八字排盘◎
姓 名:
   
生 日:
时 辰:
夜子时处理: 夜子时日干向前遁一天算第二天 日干保持不变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