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陕西商洛名人 仇少珊

仇少珊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商洛 商州区名人录

[公元1898年-1938年]

仇少珊(1898~1938) 商州人。自幼受家塾教育,勤奋好学,先后就读于西安甲种农业学校和中山大学,受到一些进步人士的教诲,逐步树立起爱国思想。

民国17年(1928)秋,仇少珊返商后任县立第一小学校长职务。他以爱国主义为教育内容,改变该校只谈教书不谈国是的教学状况。他在教职工和学生中宣讲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仇牢记国耻。他改文言文国文课为白话文国语课,取消修身课,增设自然课、农业课、武术课和童子军课。树立新的学风,改变校内卫生面貌,整修“半芥园”,栽花种树,美化环境。通过试行,逐步改高小三年制为两年制。民国18年(1929)春,在“一小”增设初级部,使第一小学成为商县第一个完全小学。

为了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在校内墙壁上绘制和书写了许多书画。校门口墙壁上 书写着“努力奋斗、誓雪国耻”八个大字。校园墙壁上绘制着“列强侵华国耻图”,还用大字书写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许多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激励学生发愤学习,练好本领,随时准备报效国家。

民国22年(1933)冬,仇少珊为去南方考察教育,卖掉自己一院房屋作路费。回商后被任命为商县县政府教育助理员,后任私立启化小学校长。后又被推举为商县抗敌后援会常委,亲自筹划、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商中、一小、春芳女子学校、私立启化小学等部分师生,学唱抗日救亡歌曲,绘制抗日救亡漫画,学习抗日宣传材料,组织宣传队上街下乡扩大宣传。仇少珊多次在东关娘娘庙前、衙门口、西关老爷庙前的群众-上登台演讲,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唤起民众的抗日热情。他把二儿子结婚的酒席改为便饭,节约资金,一次即向抗日前线捐献银元五十块。在他积极热情宣传带动下,商县城区各界爱国人士及广大群众纷纷捐款、捐铜、献铁、捐药乃至鞋袜等物。

民国26年(1937)春,他还特地设计了一个中国地形图的烧饼模型,交给卖烧饼的师傅制成“地图饼”,凡属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的地方涂为红色,中间还印上“不忘国耻”四个字。4月4日儿童节那天,他把“地图饼”作为礼物赠送给城区参加庆祝活动的儿童们。民国27年(1938),他又设计以本地产的白斗方纸,印成国耻地图,儿童节时发给全城所有学生及一些单位。

“七七”事变后,仇少珊联络商县知名爱国人士王荫槐等人,利用私立启化小学教室,于每天晚上举办时事座谈会,布告各界人士自愿参加。座谈会除坚持读报、传播前方抗日战讯、宣传抗日杀敌英雄、揭露日寇残酷-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外,仇还以《抗战的根本问题》、《九一八周年痛史》等内容连续向听众演讲。一天,当他以极兴奋的心情讲完八路军在平型关一举歼灭日军近两千时,台上台下无不欢欣鼓舞,群情激昂,“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口号声经久不息。由于仇少珊主持的座谈会感人至深,顺乎民意,听众愈来愈多,教室坐不下,人们就挤在窗外;窗外挤不下,就将会场移至院中;院中站不下,又不得不将会场迁至十字口大操场。

仇少珊一生热爱教育事业。“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后,竭力宣传唤起民众,以抗日救亡为己任,把全部精力倾注于抗日救亡事业上,因而也激怒了积极-、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地方顽固派。民国27年(1938)春,仇少珊同次子仇仲厚被谋害身亡。仇少珊死后,商县各界人士深表愤慨,于民国28年(1939)5月3日,在十字口大操场为仇少珊举行追悼大会。其后,又为仇少珊树碑。仇少珊遇害后家属上告于南京中央政府,在商县各界人士的大力声援下,南京中央政府遂指令商县当局于民国29年(1940)夏将杀害仇少珊父子的一名凶手枪决。另一名凶手解放后被人民政府处决。


  经历历史事件:

平型关大捷 (公元1937年)


  相关院校:

中山大学



  同年(公元1898年)出生的名人:

毛科文 (1898~1929)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

王一飞 (1898~1928) 革命烈士 浙江省绍兴上虞

邱训民 (1898~1934)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

何坤 (1898~1930)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

何孟雄 (1898~1931) 革命烈士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



  同年(公元1938年)去世的名人:

封赞化 (1868~1938) 陕西省铜川耀州

韦秉绅 (1883~1938) 陕西省铜川宜君

刘湘 (1888~1938)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

彭龙光 (1886~1938)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

李必番 (1892~1938) 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

陈模 (1901~1938) 陕西省汉中南郑县

8

送花
13
上一篇:华心源
下一篇:朱长才

最新评论

◎八字排盘◎
姓 名:
   
生 日:
时 辰:
夜子时处理: 夜子时日干向前遁一天算第二天 日干保持不变

商洛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