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陕西西安名人 吕大钧

吕大钧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西安 蓝田名人录

宋[公元1030年-1082年,宋代理学家]

吕大钧(1030-1082年),字和叔。宋代理学家。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人。吕大防之弟。幼年在家从父吕蕡学儒学,嘉祐二年(1057)他27岁,中进士乙科,授秦州右司理参军,监延州折博务。后改为光禄寺丞,知三原县。

韩绛宣抚陕西、河东,辟大钧书写机密文字。后调知福建侯官(即今福州)和陕西泾阳,皆未赴。遇父丧,居家讲道。服丧期满,自认为“道未明,学未优”,不想再入仕途。时关中学者张载于横渠招收门徒讲学。大钧与载同年进士,但他推崇张的学说,于是不顾年兄弟关系,拜张载为师,执弟子礼。他此举影响颇大,许多人纷纷投拜张载,关学从此兴盛起来,发展成为北宋时期的著名学派。张载死后,大钧继续传授关学,又从程颐兄弟学。

数年后,被荐为诸王宫教授,但他不热心此职。元丰初年,兄大防出知永兴军,他请改监凤翔船务,制改宣义郎。遇宋攻西夏,调为鄜延路转运司从事。转运使李稷因粮饷不济,欲还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取粮,着大钧去请示主将种谔,种谔见其言直性刚,准李之请。未几,在道患病而卒,时年52岁。

吕大钧一生不热心仕途,专注于学问。著有《四书注》若干卷,《诚德集》30卷,《张氏祭礼》1卷,《吕氏乡约》和《乡仪》各1卷。他的著作大多佚失,仅存几篇收在《蓝田县志·艺文》中。

吕大钧钻研理学很重视社会现实问题,主张经世致用。他传播张载的观点,对“天地一体”、“民胞物与”和“穷理灭欲”的理论作了发挥。而他自己认为人们对“理”的认识(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在“行”的过程中(即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加深的,从而得到“知”。他这一观点区别于张载和二程,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有相同之处。

他的另一观点是把历史的向前发展归结为人的私欲利害冲突。他认为天下本为一家,后来因为产生了私利,才相互欺诈,相互残杀,形成战争,导致贫富,使天下纷争不断。他说,既有乱,必有治,昔既离,今则和,认为历史发展是由合到分,由分而合,不断循环往复。他的观点是历史在向前发展,而且在发展中变化着。这种认识,在北宋学者中,除邵雍外,别无他人。他的历史循环观比儒家的论点有很大进步,比程、朱、张载的观点亦有进步,但仍未脱离理学派思想体系,对理学的发展和完善作出了贡献。吕氏兄弟制定的《吕氏乡约》将理教思想条例化,是宋明理学最早的有关为人处世的系列性道德规范,其目的在于使人们保持和谐关系,上下左右形成既定的规则。“尊老敬长”、“互相帮助”、“礼尚往来”等观点比较明确,在中国传统的伦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人物关系:

老师:

张载 西晋安平文学家

同学:

吕大临 (1042~1090) 北宋哲学家、金石学家

吕大忠 (1020~1066)

师侄:

马涓



  同年(公元1030年)出生的名人:

周之道 (1030~1100) 宋皇祐进士 浙江省湖州长兴

黄中庸 (1030~1110)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

刘挚 (1030~1098) 宋朝宰相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



  同年(公元1082年)去世的名人:

高永能 (1013~1082) 陕西省榆林绥德县

宇文之邵 (1029~1082) 四川省

徐禧 (1013~1082)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

薛奕 (?~1082)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

张伯端 (983~1082) 宋朝词人 浙江省台州临海

6

送花
13
上一篇:李绎
下一篇:宋湜

最新评论

◎八字排盘◎
姓 名:
   
生 日:
时 辰:
夜子时处理: 夜子时日干向前遁一天算第二天 日干保持不变

西安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