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广东东莞名人 邓尔雅

邓尔雅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东莞市名人录

[公元1883年-1954年]

邓尔雅(1883~1954)

邓尔雅,原名溥霖,字宠恩,号季雨,别号尔雅、万岁,原籍东莞。

光绪九年(1883),邓生于北京,排行第四。其父邓蓉镜,清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二甲翰林编修,任江西督粮道、三署江西按察使司,诰授一品荣禄大夫,后掌教广雅书院。尔雅自幼从父在江西等地读书,光绪二十五年(1899)入读广雅书院,喜爱丹青、篆刻。稍长见黄牧甫所刻方印,深为佩服,于是专心攻习,历久不懈,且兼攻文字训诂与书法。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游学日本,研习美术。次年与潘达微等人同办《时事画报》、《赏奇画报》。其间又结识了苏曼殊,谈诗论艺,情投意合,过从甚密。宣统二年(1910)从日本回国后,曾任公、私立学校美术教师。至民国初年,他的金石文字之学已日渐见重于海内。这一时期,他的有关金石考证方面的文章,散见于当时在上海编印的《艺术丛编》。民国元年(1912)与黄节等创办贞社广州分社。民国3年参加南社。次年携家眷游桂林,其在桂林旅居数年间,作有桂林山水画20页。邓氏作画,下笔超脱有功力,多取岩穴野僧或菊石墨梅之类为题材。画面景物形成逼真,意趣盎然。后因家人水土不服,他遂举家离开桂林。

民国7年(1918)与易大石等人组织广州濠上印学社。次年赴韶关,任滇军李根源部参军,嗣以政事多变而离开韶关。民国9年与李研山等创办广州三余印学社。是年除夕,其在广州寓所遭受战争破坏,所藏书画付之一炬。次年转往东莞中学任教。民国15年后在香港参与组织国画研究会香港分会、艺观学会和南社书画社。他不仅擅长作画,于诗词亦皆雅好,尤喜以说文训诂及新名词入咏。

民国18年(1929)在香港新界大埔建绿绮园,因敬慕明代邝湛若的高风亮节,故以名其园,后常在此写画吟诗治印。民国21年任广州中山大学顾问教授。在民国22年至24年间,曾先后任第四路集团军司令部咨议、第二军军长香翰屏的幕僚等职,终因从事军政活动非其所好,遂辞各职,以鬻书作印自给。又与黄节在广州组织南社广东分社,专心从事艺术活动。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避居香港。民国29年与叶恭绰、简又文等人在香港举办广东文物展览会,任征集组组长。

邓氏生平擅书画,精鉴赏,善诗文,是一位诗书画刻的通才。其正楷书法学邓承修,晚年更参与黄道周、倪元路之精粹,形成清劲秀丽,自成风格。篆法则学邓石如、黄士陵,而独取其圆润,内劲潜而不露,笔法端正透逸,骨力亭匀,筋骨弥满,论者以为直掩前代。诗则学龚定庵,而均能变化以自成家,令观者罕知其所出。邓氏治印艺术极高,风格严谨朴实。举凡篆隶真行书、佛像肖形印,皆无所不能,其涉猎之广,工夫之深,非同凡辈。在广博的学识当中,邓氏尤精于古文字研究,曾以数十年的精力,著成《中国文字源流》一书,凡数十万言。他的外甥——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庚,即是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完成《金文编》初稿的。

邓著有《绿绮园诗集》、《印雅》、《篆刻厄言》、《艺觚草稿》、《中国文字源流》、《邓斋印谱》、《邓尔雅篆书千字文》等。

1954年10月6日在香港病逝。


  相关院校:

中山大学



  同年(公元1883年)出生的名人:

陈日光 (1883~1946) 海南省琼中

黄慕松 (1883~1937)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伍朝枢 (1883~1934)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

林冠慈 (1883~1911) 广东省惠州市

刘果卿 (1883~1927)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



  同年(公元1954年)去世的名人:

李应林 (1892~1954) 广东省佛山市

冯祝万 (1879~1954)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

冯菊坡 (1899~1954)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易秀湘 (1905~1954)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

冯治安 (1896~1954)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

黄吉亭 (1868~1954) 湖北省武汉江夏区

15

送花
13
上一篇:寿山
下一篇:黄友

最新评论

◎八字排盘◎
姓 名:
   
生 日:
时 辰:
夜子时处理: 夜子时日干向前遁一天算第二天 日干保持不变

东莞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