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广东广州名人 金曾澄

金曾澄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广州市 越秀区名人录

[公元1879年-1957年]

金曾澄(1879~1957),字湘帆,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广州番禺。出身于商业资本家家庭,幼年接受家庭教师的启蒙教育,青年时期在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影响下,崇尚西法。光绪二十四年(1898)曾参与发起创办广州时敏学堂。光绪二十七年东渡日本留学。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广岛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归国后即参加应试,被清政府录用为学部主事。

民国六年(1912)初,金曾澄从北京回到广州,在广东都督府任参事,管理全省教育行政事务;经广东都督胡汉民和钟荣光介绍加入同盟会,同年加入国民党。此时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改办为广东高等师范学校,金曾澄出任该校校长并兼黄埔海军学校教官。1913年因母辞世离任,后赴南洋新加坡等地考察。1915年任番禺县立师范学校校长。1917年至1923年复任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校长。1920年曾赴美国考察战后教育,回国后编写了《视察报告书》,并于任期内动员华侨捐得巨款为该校兴建了两座教学大楼。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从创办至1923 年金曾澄离任为止,11 年间毕业生共达2400多人,遍布全省各地。

1921年,金曾澄任广州市第一届参议员、广东教育学会会长、广东大学教育长、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及广州华侨教育后援会主席。

北伐战争前,金曾澄代表广东教育会赴北京参加国民会议,并以人民外交委员会名义,驻北京监视北京政府行动。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金曾澄即回到广州,任广东革命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任广州大学校长、国民大学董事长、国立法官学校教授及中央银行董事等职。1929 年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秘书长,同年3月出席了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9年至1937年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其间曾兼任第二、三届广州特别市党部监察委员会常务监事,党义教师检定委员会委员、中小学校军事训练委员会委员、县长考试委员会委员、-高等考试第二典试委员会委员、-法官典试委员等职,1930年至1932年3月曾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金曾澄携家人避居香港。1942年3月日军进攻香港,他又返回广东战时省会曲江,任广东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2年6月至1945年12月,金曾澄担任国立中山大学代理校长(学校设在粤北坪石镇)。1945年春,日军企图打通粤汉线,他又组织全校师生疏散到连县、五华、兴宁和梅县等地,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办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金曾澄历任仲凯农业学校、执信女校和教忠中学等校校长,兼任国民大学、广州大学特约教授、广州大学董事长,并当选为广州市参议会参议员兼驻会委员。

1949年广州解放后,70岁的金曾澄仍担任广州私立教忠中学(现广州市十三中学)校长职务。1953年9月,广州市文史馆成立,他受聘为馆员。1957年1月任副馆长。

1955年当选为广州市政协委员。1956年当选为广州市政协第一届常务委员。1957年3月24日,在广州病逝。

遗著有《视察报告书》、《澄宇斋诗存》、《-问答》、《广东教育史略》等。


  金曾澄相关

中山大学校长(1942年5月至1945年12月)


  相关院校:

中山大学



  同年(公元1879年)出生的名人:

林荫堂 (1879~1966) 广东省东莞市

胡汉民 (1879~1936)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朱兆莘 (1879~1932)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林义顺 (1879~1936)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

吴贯因 (1879~1936)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



  同年(公元1957年)去世的名人:

刘纪文 (1890~1957) 广东省东莞市

胡栋朝 (1872~1957)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

邓植仪 (1888~1957) 广东省东莞市

利树宗 (1893~1957)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陈绎如 (1873~1957)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

陈镇庭 (1898~1957)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

13

送花
13
上一篇:秦成业
下一篇:陈子壮

最新评论

◎八字排盘◎
姓 名:
   
生 日:
时 辰:
夜子时处理: 夜子时日干向前遁一天算第二天 日干保持不变

广州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