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 番禺区名人录 [公元1888年-1979年] 何杰(1888--1979),字孟绰,广州番禺县人。 13岁时,何到广州就读于格致中学。18岁,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后改名唐山工学院),初学采矿,后改学铁道管理,尚未毕业又考取“庚子赔款学金”赴美国留学。何先后在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学习煤矿开采工程,毕业后又获理海大学研究院奖学金,攻读地质,得理科硕士学位。当时,有人劝何再学两年,拿个博士学位,留在美国谋个高职位,但何坚决地说:“不!国弱民穷,我取个高职有何用?救国有责,我还是要回去!”并于民国3年(1914年)回国。 何归国后,在北京大学任工程教授,后在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地质学系。 民国21年(1932年),中山大学校长邹鲁特意邀请何回中大任地质系主任,兼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在教学之余,何对两广地质、矿产开展调查,收集和出版了不少矿产地质资料。何以南岭山地作为重点,把地质调查研究和采矿、冶炼工程结合起来,而且每有重要发现就立即建议当局实业界开采。经过调查,何弄清了这一带山地煤炭、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品种多、品位高、蕴藏量丰富的特点,对日后广西贺县、钟山县一带矿藏的大量开发,作出了贡献。建国后于1952年,国家在北京建立中国矿业学院,任命何为教务长,负责建校工作。后学院易名为北京矿业学院,任命何为副院长。任内何为解决教学科研的需要,组织人员了一本《英汉矿业辞典》。 1978年夏,何时已90岁高龄,仍当选为广东代表团团员,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成为大会年龄最高的老科学家。 何于1953年当选为北京市政协第一、二届常务委员,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文革”结束后,在广州当选为广东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1979年12月,何病逝,终年91岁。
相关院校: 北京大学 同名人物: 何杰 安徽省合肥庐江县 [当代] 何杰 (1923~1987) 陕西省宝鸡太白县 [当代] 同年(公元1888年)出生的名人: 邓植仪 (1888~1957) 广东省东莞市 王金石 (1888~1971)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司徒朝 (1888~1975)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 千里驹 (1888~1936) 粤剧界一代宗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同年(公元1979年)去世的名人: 张颖仪 (1916~1979)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陈金 (1905~1979)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 简德棉 (1958~1979)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简又文 (1896~1979)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曾培干 (1917~1979)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陈汝针 (1955~1979)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