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广东广州名人 陈文达

陈文达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广州市 番禺区名人录

[公元1900年-1982年]

陈文达(1900年~1982年),广东番禺人,生于知识份子家庭,父亲陈松于香港红磡船厂任工程师。陈文达毕业于拔萃男书院,是香港早期的“番书仔”,在生活习惯上不管是衣着、饮食还是交际等等,都较为西化。约八岁的时候,喜欢音乐的陈文达悄悄买了一把小提琴,课余时在学校的宿舍自学。偶然把小提琴带回家,却被父亲发现。陈松即时把琴摔在地上,怒斥谓:古人有训,家有书声家必兴,家有歌声家必倾,今后不准你再接触这种鬼东西!但陈文达还是继续在学校宿舍偷偷地学,而且无师自通。

青年时代的陈文达于广州水务局任职,工余常练书法及画功,又参加了“素社”的许多音乐活动,因玩音乐结识了很多曲艺、粤剧界名人。他的另一嗜好是看西片,每听到影片里有动听的配乐或歌曲,便会非常在意,往往成为日后音乐创作的泉源,这也解释了为何陈文达的粤乐作品多是带有西洋味的。

1932年,陈文达写出处女作《迷离》。曲子是以三拍子写成的,既优美又抒情,数年后的1936年,由黄笑馨、吴楚帆、黄曼梨主演的粤语片《同心结》就采用了陈文达这首《迷离》填词演唱,其中个别乐句稍有修改,可是歌曲名字仍唤作《迷离》。此外,薛觉先的代表作《胡不归》里的《哭坟》一场,《迷离》是专用的配乐并沿用至今。

陈文达有很西化的一面,但却也极能浸淫在传统里。最初,陈文达是先获马师曾的赏识,得当“太平剧团”头架,拉小提琴。那时白天在广州上班,午后乘火车去香港演出。至广州沦陷前夕,陈氏一家迁至香港,五十年代初在香港水务局任职,直至退休。陈文达还曾历任薛觉先“觉先声”、何非凡“非凡响”、陈锦棠“锦添花”等等剧团的头架,曾为马师曾谱写过《皇妃入楚关》的曲谱。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伶影双栖的邓碧云,更是陈文达的高足。邓碧云十二三岁时,便已随他学粤曲唱功及习扬琴。陈文达的儿子陈自强(1933年~2002年)也是粤剧界的名人,是著名的粤剧编剧家,代表作有《梦会太湖》、《南唐李后主》等。

陈文达一生到底写了多少首粤乐,尚无人统计,但《迷离》、《惊涛》、《归时》、《狂欢》、《醉月》、《落叶风声》、《催氛》、《一刻千金》、《前锋曲》、《卖云吞》等多首都是颇着名的。尤其是前五首,至今在网上都随时可以找得到来欣赏,足见这些昔日的“流行音乐”之深入民心,家喻户晓。



  同年(公元1900年)出生的名人:

黄啸侠 (1900~1981)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李范奭 (1900~1972) 亚洲韩国

羊枣 (1900~1946) 左翼作家、烈士 湖北省仙桃

范体仁 (1900~1980)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

陈继崇 (1900~1940)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



  同年(公元1982年)去世的名人:

于毅夫 (1903~1982) 黑龙江绥化肇东市

孙鹤一 (1903~1982) 白露塘镇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

陈子英 (1902~1982)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

谢阳光 (1917~1982) 广东省东莞市

陈甫媛 (1912~1982) 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

吕鉴周 (1887~1982)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

8

送花
13
上一篇:方殿元
下一篇:陈德钜

最新评论

◎八字排盘◎
姓 名:
   
生 日:
时 辰:
夜子时处理: 夜子时日干向前遁一天算第二天 日干保持不变

广州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