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 江夏区名人录 [公元1906年-1977年,后四大须生] 谭富英(1906 - 1977),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曾任北京京剧团副团长,出身于京剧世家。祖父谭鑫培,父亲谭小培。 出身于京剧世家。祖父谭鑫培,父亲谭小培。自幼耳濡目染,深受其父辈影响。后入富连成科班,向萧长华、王喜秀、雷喜福等学艺,工老生。坐科六年,在严师督导之下,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功底。擅长靠把戏,后又在其父谭小培和老师余叔岩的教导下继承"谭派"和"余派"风格,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酣畅流漓,朴实大方,技艺大进,他的演唱被人们称为"新谭派"。 谭富英谭门“京剧世家”中承上启下的一位大家。 京剧讲“家传”,传两代三代的不乏其“家”,但像谭门从清代传至今天已届七代,且代代颇具声名,尚不多见。 这七代是:谭志道——谭鑫培——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 这七代人,除谭志道工老旦外,后六代均工文武老生。 七代人中,现在的观众最熟悉的是谭元寿,因他饰演了“样板戏”《沙家浜》中的郭建光。其实,最著名的是谭鑫培(他有“伶界大王”之誉,1905年曾拍了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且是清廷的“内廷供奉”)和谭富英(他是“四大须生”之一) 谭富英先生嗓音天赋绝佳,清亮甜美,膛音、脑后音、口腔共鸣都非常好,气与力结合得相当巧妙,晚年唱法益加考究,韵味更为醇厚。唱时感情极其投入,注意人物的身份、性格及其所处的特定环境,讲究吐字和收音。他的唱腔简洁、明快、洗炼,朴实自然,吐字行腔不过分雕琢,不追求花哨,用气充实,行腔一气呵成,听来韵味醇厚,情绪饱满,痛快淋漓,这些都是谭富英唱腔艺术的主要特点。
人物关系: 曾祖: 谭志道 (1808~1887) 爷爷: 谭鑫培 (1847~1917) 同光十三绝 谭派鼻祖 父亲: 谭小培 儿子: 谭元寿 谭派艺术第五代掌门人 同学: 李少春 (1919~1975) 孟小冬 (1909~1977) 著名京剧女演员 老师: 余叔岩 (1890~1943) 前四大须生 师爷: 谭鑫培 (1847~1917) 同光十三绝 谭派鼻祖 师祖: 程长庚 (1811~1880) 同光十三绝,老生三鼎甲,京剧开基创业大师 余三胜 (1802~1866) 国粹“京剧”创始人之一 姚增禄 (1840~1917) 叶春善 (1876~1935) 同学: 杨小楼 (1878~1938) 师侄: 茹富兰 (1902~1973) 余叔岩 (1890~1943) 前四大须生 师侄: 李少春 (1919~1975) 孟小冬 (1909~1977) 著名京剧女演员 谭富英 (1906~1977) 后四大须生 梅兰芳 (1894~1961) 京剧“四大名旦” 师侄: 言慧珠 (1919~1966)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李世芳 毛世来 魏莲芳 (1910~1998) 李玉茹 童芷苓 杜近芳 程砚秋 (1904~1958) 京剧“四大名旦” 马连良 (1901~1966) 著名京剧艺术家 师侄: 言少朋 (1915~1984) 蒙古族 梅葆玥 (1930~2000) 梁益鸣 李慕良 关正明 (1926~2009) 马长礼 叶盛长 (1922~2001) 张学津 冯志孝 学生: 马长礼 同年(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林同济 (1906~1980)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 赵树理 (1906~1970) 建国初期著名的小说家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 秦茂轩 (1906~1928) 山东省济南市 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1906~1967) 清朝宣统皇帝 北京市东城区 谭政 (1906~1988) 共和国36位军事家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 同年(公元1977年)去世的名人: 高二适 (1903~1977) 江苏省盐城东台 李洪钧 (1923~1977) 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 陈果 (1917~1977)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 傅晋淮 (1901~1977)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 李崇伸 (1901~1977) 广西自治区崇左扶绥县 刘梅村 (1914~1977)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