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 洛龙区名人录 [公元1906年-1988年,黄埔军校一期学员] 王之宇(1906~1988),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别字肖琴,河南洛阳城南八里堂人。早年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学习,1923年转入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理科学习并毕业。 1924年春,受孙中山革命思潮的影响,放弃继续深造和出洋留学的机会,投笔从戎,与同学侯镜如一道去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身兼国民党宣传部长的毛泽东,是黄埔军校在上海的招生委员之一。经毛泽东主考,他初试合格,经过复试被正式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在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入伍生总队排、连长,第二十军教导团和二总队中校总队长。 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失败后,护送左胸负重伤的老同学侯镜如转赴香港治疗。后回到上海,因中共中央保卫局局长顾顺章叛变,中共党组织遭到破坏,与中共失去联系,脱离了中共的组织关系。 1928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教导旅参谋主任,第六十五师参谋处长,第一六六师少将参谋长、副师长。 1942年初,任国民革命军一六六师师长,重庆卫戍总司令部第三分区中将司令。 1944年中,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在著名的松山战役中全歼日军守军,但第八军也伤亡惨重,乃调至保山,又空运陆良整补。由于松山之役损失官兵太多,中央调第一六六师师长王之宇帅一六六师归入第八军建制。第八军稍加调整后,遂拥有王伯勋的荣誉第一师,梁筱斋的第一○三师,和王之宇的第一六六师。 1945年夏,第八军整补完毕,全部半美式装备,每步兵连均有一位美军顾问。旋又奉命向贵州、广西移动,准备参加-桂林,途经泸西时,即由美军顾问传出日本无条件投降之消息。于是全军开赴九龙,又海运青岛,担任接收山东沦陷区工作。 个人其它信息 1946年秋,第一六六师师长王之宇,因有位弟弟王之守,以少校副官身份在贵州与重庆之间私运鸦片,为国民党中央政府查获,就地枪决,此事便牵连到王之宇身上,于是王之宇又遭中央撤职查办。王为人很洒脱,李弥一向以学长视之,故在攻克即墨之蓝村、过坊子,接收潍县,又西进时,便以王之宇失踪,报告中央,以后此案遂不了了之。 1947年到第17兵团,任中将高参。1949年5月在上海参加起义,后定居苏州。 1956年加入民革,后任民革苏州市委常委,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著有《回忆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经过》、《王之宇回忆录》等。
经历历史事件: 南昌起义 (公元1927年) 同年(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陈国龙 (1906~1946) 革命烈士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 曹开诚 (1906~1950) 革命烈士 陕西省榆林横山区 陈洪 (1906~1943) 革命烈士 浙江省金华浦江县 达列力汗 蒙古族 新疆自治区阿勒泰阿勒泰市 同年(公元1988年)去世的名人: 车孟义 (1969~1988) 革命烈士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 邓应贵 (1963~1988)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 邓尚春 (1969~1988)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 孙克恒 (1934~1988) 山东省烟台市 万忆萱 (1933~1988) 吉林省松原扶余 胡迪秀 (1975~1988)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