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 鲤城区名人录 [公元1915年-1969年] 陈德良(1915~1969年),又名奕刘,泉州人,民国4年(1915年)农历十月生。父亲陈家谋是制花艺人,在梦粿巷(今花巷)开设晋发制花店。 陈德良14岁随父做纸花。16岁在泉州南门钱庄当学徒,后被老板解雇,只好再回家制花。遇旺季,夜以继日,拼命生产;淡季,捏小糕人、小动物及做蜡金鱼、走马灯等出卖。 陈德良制花敢于改进创新。他用绸绢制成的绸春花花瓣浸过桃胶水晒干,插在妇女头髻上,半个月保持花型、颜色,被挤压后能恢复原状,成为畅销的独家名牌产品。用台湾通草制作花卉,所制玫瑰花比纸花、绸花造型更优美自然,质感也好。 1954年,陈德良参与筹备泉州美术工场。是年他的通草花参加出国展览,获中国美术家协会奖状,福建省文化局也颁发奖状、奖金和纪念章。1955年,陈德良被选为泉州美术生产合作社副主任。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此时他的通草花已有水仙花、菊花、玫瑰花、茶花、蜡梅花、牵牛花等百余种,单菊花就有10多个品种。其中垂丝龙须菊花瓣细如长髯,缱绻舒放,婀娜婆娑。水仙花采用通草纸、石蜡、石膏等原料巧妙加工,把花纹、花蕊、叶片、叶脉、根须等特点都充分刻画出来,再现“凌波仙子”清丽淡雅姿色。他再获福建省文化局、福建省手工业管理局奖状和奖金。1957年,毛泽东主席将陈德良的通草花作为国家礼品赠给印尼总统苏加诺。同年省人民政府授予陈德良制花行业艺人称号。 1959年,陈德良的通草花送京参加展出,一时誉满京华,《北京晚报》称陈德良是“制花神手”;郭沫若当场赋诗“手下运东风,放出百花红,劳心结劳力,精巧夺天工”赠给陈德良。10月1日十周年国庆大典,陈德良被邀登上天安门观礼。 1957~1959年,陈德良改进制花工具,全车间完成技术革新数十种,逐步实行制花机械化,工效分别提高3~10倍。又与李硕卿合作,用新原料、新染法解决花叶易褪色问题。 1960年秋,陈德良参加全国文化教育群英会,带去一盆大型水仙花,丰硕清新,典雅俊秀,人们赞称为“水仙花王”。 1964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请陈德良制作福建特产荔枝和福桔的工艺品。为此多次下乡观察实物,请教果农,细辨果实的形貌颜色。完成后下乡预展,连果农看了也分辨不出真假。 1969年7月,陈德良去世,享年55岁。
同年(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倪郑重 (1915~1991)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 卢祖恭 (1915~1941)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 林贵攀 (1915~1995)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 陈云飞 (1915~1985)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 叶老洗 (1915~1936)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 同年(公元1969年)去世的名人: 吴文良 (1903~1969)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 陈兴砚 (1889~1969)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 庄成宗 (1891~1969)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 蔡维作 (1921~1969)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 郑贞文 (1891~1969)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 苏鸿树 (1902~1969)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