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安徽黄山市名人 汪凤梧

汪凤梧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黄山市 歙县名人录

清[公元1725年-1773年]

汪凤梧(1725——1773),字在湘,号松溪。安徽歙县人。西溪不疏园主人,汪灼之父。中举后不应会试,以读书自娱,藏书极富。常与戴震、郑牧、金榜等探讨学问,时称戴震深于经,郑牧精于史,梧凤熟于子。卒年四十九岁,可惜绝世过早,未能展其抱负,大其所成。

汪梧凤曾先后师从方朴山、江永研读经史,向刘大櫆学习古文辞。据《松溪文集》载,汪梧凤之父汪泰安,好读书,每当“活事毕,则篝灯阅书史至丙夜膏尽乃止。先是梧凤学科举之学,父见之,无一言及,及从游方朴山、江慎修两先生读经史,治古文辞,父见乃大喜。”郑虎文在《明经松溪先生汪君行状》中说到汪凤梧的为学时指出:“君制义师淳安方氏楘,古文法桐城刘大櫆,经学则与休宁戴氏震,同里汪氏肇龙同出婺源江门,江氏精“三礼”,而戴于诸经所得独多,为江门大弟子,其学与江相出入,君业焉。”(郑虎文《明经松溪先生江君行状》附载《诗学女为》)

西溪不疏园竹树扶疏、亭轩掩映,为汪父所建,意在供后人偃仰本息、读书其中,汪泰安寄希望于其子是研讨经史成为好学之士,并不希望走科举道路,博取功名,于是聘请江永来园设学馆授学课徒。汪中《述学》中有《故贡生汪君墓志铭》,述其行谊,大意是:江永、戴震初崛起于乡里,性孤介,少所合,而地僻陋,无从得书,梧凤独礼而延至其家,饮食供具惟所欲,又斥千金置书,益召好学之士,日夜诵习讲贯其中,久者十数年,近者七八年、四五年,业成散去,而古学于是大明,其左右而成之者,梧凤与有为焉。此话扼要叙述了江、戴所倡之徽州朴学的兴起与奠基,不疏园为徽派朴学的摇篮与发祥地,汪氏自然功不可没,“左右而成之”。当时自江、戴外,汪凤梧所与游处者,皆皖中绩学之士,如郑牧、汪肇龙、程瑶田、方矩、金榜等,切磋砥砺,宜其学有矩矱。汪梧凤《松溪文集》中《送刘海峰先生归桐城·序》记述:“吾友志相合、业相同,择师而事无不同者,休邑郑用牧、戴东原,吾歙汪稚川、程易田、方晞原、金蕊中、吴蕙川数人而已。”文中所提及之人,上加汪梧凤共八人,之后吴绍泽(蕙川)转入词章,嗣后其余七人在经学方面各有建树,后称“江门七子”。七子同集不疏园,师从于江永,始于乾隆十七年(1752),这是徽派朴学发展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年。

汪梧凤著述有《松溪文集》与《诗学女为》。


人物关系:

儿子:

汪灼 (1748~1821)



  同年(公元1725年)出生的名人:

程瑶田 (1725~1814)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蒋仕铨 (1725~1785)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

吴鸿 (1725~1763)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

赵由仪 (1725~1747) 江西四子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

克莱芙 (1725~1774) 欧洲英国



  同年(公元1773年)去世的名人:

常纪 (1728~1773) 辽宁省沈阳法库县

胡亦常 (1743~1773) 岭南三子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裘曰修 (1712~1773)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

张达京 (1690~1773) 台湾省彰化

伊尔根觉罗·阿尔泰 (?~1773) 清朝乾隆时期重要官员、将领 辽宁省

费莫·温福 (?~1773) 清朝将领 黑龙江

10

送花
13
上一篇:鲍寿孙
下一篇:程瑶田

最新评论

◎八字排盘◎
姓 名:
   
生 日:
时 辰:
夜子时处理: 夜子时日干向前遁一天算第二天 日干保持不变

黄山市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