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 泾县名人录 清[公元1776年-1832年] 胡承珙(1776——1832),字景孟,号墨庄。安徽泾县人。自幼颖悟,十三岁入邑庠生,嘉庆十年(1805)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官授编修。十五年(1810),历任广东乡试副考官、御史、给事中。“自以身居言路,当周知天下利弊,陈之于上,方不负职。数年中陈奏甚多,多见施行。”(《清史稿》)二十四年(1819),授福建分巡延建邵道,编查保甲,设立缉捕章程八条,匪徒敛迹。调署台湾兵备道,缉获洋盗张充等处置于法。之后请假回原籍。台湾素称难于治理,胡承珙大力推行清庄弥盗之法,整肃有道。自胡承珙离任后,彰化、淡水即发生械斗之事。 胡承珙是徽派朴学阵营中的知名学者,潜心于经学,尤其专意于《毛诗》。回归乡里后闭户著书,与陈奂交往甚好,互相往复讨论切磋,将其毕生精力倾注于所著《毛诗后笺》之中,主要用自已所注疏的语言文字、名物训诂处申述毛公本义。自从唐、宋、元诸儒之说,及当时治《诗》经之学者,无人能于《毛传》本文前后会出指归,又能从西汉以前古书中反复寻考。贯通《诗》经旨义,证明毛公传注本意宗旨,采集甚为丰富。曾先后三四次易稿,手自写定。写至《鲁颂·泮水章》时,不幸旧疾发作,遗言中嘱托陈奂为其校补。 胡承珙将训诂考据的方法应用在治学当中,如在探研郑笺所注《仪礼》时参照古文与今文二种文本,文字上有些使用正字,有些使用的是假借字,有些是一定要依照古字的,以及“读如”、“读为”、“当为”各条,排比梳栉,考其训诂,明其假借,参稽旁采,疏通而证明之,著成《仪礼古今文疏义》。又因惠栋《九经古义》一书未及《尔雅》,于是补撰了数十条,《小尔雅》单本失传,只于《孔丛子》中收录,被世人称作伪讹之作,胡承珙通过研究考证,判断为真本原书。(《小尔雅义证》)。 胡承珙生平著述有《毛诗后笺》、《求是堂诗文集》、《小尔雅义证》、《仪礼古今文疏义》、《骈体文》。
同年(公元1776年)出生的名人: 爱新觉罗·昭梿 (1776~1833) 北京市 杨竹庐 (1776~1854) 云南省丽江玉龙县 梅成栋 (1776~1844) 清代诗人 天津市 孝和睿皇后 (1776~1850) 清仁宗第二任皇后 辽宁省 程祖洛 (1776~1848)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同年(公元1832年)去世的名人: 乔治·居维叶 (1769~1832) 欧洲法国 王学浩 (1754~1832) 江苏省苏州昆山 程含章 (?~1832) 云南省普洱景东 杨本昌 (1755~1832) 云南省曲靖麒麟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