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名人录 [公元1870年-1952年] 张受泉(1870-1952),江苏江宁(今南京市)唐坊桥人。 清同治九年(1870)生,幼时随父定居安庆,入私塾,聪颖过人,所学诗文多能诵。稍长即辍学从商。 光绪三十四年(1908),去上海办内庄,为安庆有关商号代办纸张购运。时各省均操办铅字印刷,而安庆各商号的精美广告、启事、请柬等,均须送往上海印制。张受泉乃决定在安庆开一铅印局,创办皖省新式印刷。经其父襄助,并得旅沪安徽同乡支持,被公推为股东会首席代表。多方筹措后,集资24股,计2.4万元,乃购置二、三、四、五各号铅字和脚踏圆盘机、四开机各1台,运来安庆。在吴越公园内开设安庆首家以金属活字印刷的同文印书局(馆)。时上海印刷技术人员甚俏,同文印书馆所聘技师均因聘金过低而毁约折返。张受泉遂自带人员,入《申报》馆学习装机、排字等技术。 宣统二年(1910),学成返回。自任同文印书馆经理,主管内外事务。馆内员工七八人,后增至十余人。初承印信笺、信封、账簿及小型广告、传单、启事等。后经多方联系,从衙门、学堂中接得传票、县府公报、布告等业务,日印刷数达千份。因新式印刷字型多样、版面精美、交件迅速,水平也大大超过手工木活字和刻板印刷;同时,新式的装订方法一改横江、连史纸线装订的旧貌,故当时皖籍文人多将自己诗稿、文集交付该馆承印。 民国四年(1915),承印《怀宁县志》等书。 1919年,新文化兴起,前往书馆求印者随之日增。印书馆原有铅字不敷应用。张受泉遂奔赴沪宁各处,购手摇铸字炉及老五号宋字铜模各1部(套),聘技师来安庆自铸铅字,日铸字5000余。又利用自己与沪汉线江安号船员私交,委托在上海代办添置零件、制作图版等事务。 1931年,日本侵占东三省,时局动荡。他因身兼数职,须赶赴上海清理代办庄财务,将书局委托管事朱家顺等接办,更名东方印书局,迁吕八街。 1938年6月,安庆沦陷后,举家-至怀宁高河埠,后又辗转至贵阳、重庆。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回安庆,家产均已破落。 1952年逝世,享年82岁。 (江苏《安庆县志》)
同年(公元1870年)出生的名人: 张寿龄 江苏省常州武进 张济川 (1870~1940) 甘肃省白银会宁县 张鹿宾 (1870~1938) 安徽省淮南潘集区 张学宽 (1870~1931) 安徽省马鞍山含山县 同年(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 张沅 (1880~1952) 四川省成都市 张骏皆 (1880~1952)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 张耀西 (1880~1952) 安徽省淮南凤台 张岚峰 (1902~1952)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 杨其源 (1881~1952) 江苏省镇江 张国华 (1926~1952) 安徽省阜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