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江苏苏州名人 沈璟

沈璟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苏州 吴江名人录

明[公元1553年-1610年,明代戏曲家、曲论家]

沈璟(1553~1610) ,字伯英,晚字聃和,号宁庵,别号词隐。吴江(今苏州吴江区)人。明代戏曲家、曲论家。与当时名曲家王骥德、吕天成、顾大典等探究、切磋曲学,对音律研究有建树。

万历二年(1574)进士,曾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吏部验封司员外郎等职。万历十四年上疏请立储忤旨,左迁吏部行人司司正,奉使归里。万历十六年还朝,升光禄寺丞,次年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因科场舞弊案受人攻击,辞官回乡。由于 沈璟曾作过吏部、光禄寺官员,所以时人称之为"沈吏部"、"沈光禄"。后家居30年,潜心研究词曲,考订音律,与当时著名曲家王骥德、吕天成、顾大典等探究、切磋曲学,并在音律研究方面有所建树。

影响

沈璟是吴江的领袖,在当时戏曲界影响颇大。针对传奇创作出现的卖弄学问、搬用典故、不谙格律等现象,沈璟提出"合律依腔"和"僻好本色"的主张,并编纂《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以为规范。以 沈璟为首的吴-戏曲家,同崇尚才情的临川派汤显祖在戏曲创作诸问题上,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辩难。

《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以下简称《南曲谱》)以蒋孝《南九宫谱》和《十三调谱》为基础,增新调,严明平仄,分别正衬,考订讹谬,有时还注明唱法,是一部集南曲传统曲调大成、格式律法详备、音韵平仄详明、作法与唱法相兼的曲学文献。 沈璟另有曲论多种,如《论词六则》、《唱曲当知》和《正吴编》等,今均已不存。所作传奇《博笑记》前附有著名论曲散套《二郎神》,其中以通俗的语言,简要地说明了"合律依腔"和"词人当行,歌客守腔"的重要性。据王骥德《曲律》说,沈璟甚至主张"守协律而不工"。 沈璟的声律论,对于纠正传奇创作中不合音律、脱离舞台的弊病有积极意义,因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但沈璟的声律论也不可避免地显得过于琐碎,宥于细微末节,容易束缚作者的才情。

沈璟的"僻好本色"主张,有助于矫正骈丽靡缛之风。惟他对"本色"的理解局限于"摹勒家常语",失之片面;他推崇元剧语言的"当行本色",却又只停留在玩味只言片语上,未免取貌遗神。

所著传奇

沈璟著有传奇17种,总称"属玉堂传奇",现存7种:《红蕖记》、《双鱼记》、《桃符记》、《一种情》(即《坠钗记》)、《埋剑记》、《义侠记》和《博笑记》。



  同名人物:

沈璟 (1885~1947)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 [近现代]



  同年(公元1553年)出生的名人:

刘綎 (1553~1619) 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

郭实楼 (1553~1618)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翁正春 (1553~1626) 明朝状元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

王庭撰 (1553~?) 陕西省西安

王之栋 (1553~1610)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



  同年(公元1610年)去世的名人:

袁宏道 (1568~1610) 公安三袁 湖北省荆州公安县

孙继皋 (1550~1610) 明朝状元 江苏省无锡滨湖区

李之皞 (1549~1610) 湖北省潜江

朱敏淳 (?~1610) 北京市西城区

王之栋 (1553~1610) 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

王汝训 (1551~1610)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

10

送花
13
上一篇:杨胜利
下一篇:俞锷

最新评论

◎八字排盘◎
姓 名:
   
生 日:
时 辰:
夜子时处理: 夜子时日干向前遁一天算第二天 日干保持不变

苏州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