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历史笔记 首页 黑龙江哈尔滨名人 李范龙

李范龙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

黑龙江 哈尔滨 延寿名人录

[公元1912年-1971年]

李范龙(1912--1971)朝鲜族,延寿县加信镇人。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发展水稻生产,他几乎把自己的心血全都用在稻种的培育上,发现种子纯度不够,品种退化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原因。为了提高稻种纯度,他从1954年开始进行种子培育。李范龙首先进行穗选,其次是用插秧的办法来提高繁殖率。他刻苦钻研,反复试验,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抗病性强、高产的优良品种。1954年秋,他在田里选出6个优点多的稻穗,1955年春播种,获5斤种子。1956年,繁殖得了30斤种子。1957年和1958年继续繁殖,到1959年种了4垧,这个品种穗大粒大产量高,在牡丹江地区种子鉴评会议上,被命名为"范龙稻"在全县推广。

裕民村从1955年引入"石狩白毛"稻种,经过一年的栽培,他发现,这个品种赤米多,影响产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56年,他在试验田里种了1亩6分地"石狩白毛",到秋全部进行穗选,共得1500斤纯石狩自毛种子。1957年,他种了3垧,继续繁殖,每垧平均产量6 000多斤。全村每垧平均产量4 200斤,比没选种每垧多打1500斤。1958年,李范龙选育"石狩白毛"纯种,在全村大面积栽培。

过去,这里种的粘稻(栓本糯)产量较高,经济价值也比较高。但是,由于多年来不进行选种,种子混杂退化严重,纯度只达60-70%。几乎没有种的价值了。1957年,李范龙经过提纯、复壮,获得了30斤粘稻种子。1958年种在自己地里,收后全部穗选,共得750斤纯种。1959年继续繁殖,纯度达到95%以上。1960年,全村大面积推广,满足了种植的需要。

李范龙在改良当地品种的同时积极引入外地优良品种。1957年引入北海一号稻1斤(在小池里进行试验,结果很好)。1959年种了3分地,得300斤种子,1960年大面积繁殖。十几年来他培育出"范龙稻"、"黑芒稻"、"北海一号",另外还改良了"请子五号"、"青森5号",培育、改良、引进了20多个品种,社员们称之为培育良种的土专家。1958年8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农业试验站聘请他为特约选种家。1959年,地区种子鉴评会上,他又被命名为农民选种家。1960年3月,牡丹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聘他为特约选种研究员。后当选县农学会副理事长,专区农学会理事。1971年春,李范支因病逝世,享年59岁。



  同年(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王一伦 (1912~1988) 辽宁省沈阳苏家屯区

乔树藩 (1912~1941) 黑龙江绥化兰西县

伊作衡 (1912~1943) 黑龙江齐齐哈尔

刘过风 (1912~1933) 黑龙江哈尔滨

侯国卿 (1912~1978) 黑龙江哈尔滨五常



  同年(公元1971年)去世的名人:

于芳洲 (1886~1971)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

金人 (1910~1971) 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

唐景阳 (1914~1971) 黑龙江绥化安达市

叶群 (1917~1971) 福建省福州市

杨子和 (1900~1971) 陕西省咸阳淳化县

易剑泉 (1896~1971)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

12

送花
13
上一篇:郝贵林
下一篇:李启东

最新评论

◎八字排盘◎
姓 名:
   
生 日:
时 辰:
夜子时处理: 夜子时日干向前遁一天算第二天 日干保持不变

哈尔滨推荐榜
本站测算方面的内容皆来源于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完全免费分享给有缘人,仅供休闲娱乐,请勿迷信,要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蜀ICP备2024113589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