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 高阳县名人录 [公元1897年-1976年] 韩世昌(1897~1976) 中国北方昆曲演员,工旦。河北高阳人 。幼年搭庆长班从白云亭、王益友学艺,初习武生,后改正旦、贴旦及小旦。1917年在北京组荣庆社,拜吴梅、赵子敬为师,也曾师从吴畹卿。在音律、唱法及表演上日益精进。1928年东渡日本 ,在东京、京都、大阪等地演出,并观摩能乐等日本古典剧艺 。 建国前 韩世昌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弟兄排行在四,所以全家人都叫他四儿。1909年他年满12岁,父韩玉琢特意请来一位饱学的老秀才给他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世昌。随后将小世昌送入了本村的戏班庆长班。 韩世昌在庆长班学戏大约一年,随后就和原班人马转入荣庆社。到1916年他已开始登台唱应二戏,即主角戏,成为河北一带新兴的昆曲名角。1917年冬,迫于河北灾荒,荣庆社决定到北京寻找出路,在天乐园演出。1918年他拜吴瞿庵为师,后又拜在昆曲名家赵子敬门下学艺,经这两位名师指点,韩的唱功演技更趋精进,被誉为昆曲大王。故有黄季刚等贺赠别号“君青”,取“君山一发青”之意,以赞誉其昆曲成就。 为弘扬昆曲艺术,1928年秋韩世昌率20多位昆曲名角,应邀赵日本演出,每场座无虚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1936年至1938年韩世昌随祥庆社到南方各省进行巡回演出,足迹遍及江南六省及诸多大城市,影响很大,是北方昆曲剧团向南方传播的一次壮举。但由于卢沟桥事变,演出只得草草收场,在此后八年抗战期间,韩世昌蛰居天津,靠教戏维持全家生计。
建国后 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韩世昌这位老艺人才又获得了新生。52岁的他被聘为人民艺术剧院的教员,传授昆曲表演艺术。1951年改在中央实验歌剧任教。1952年被文化部授予荣誉将,这使韩老更加精神焕发,重新登台,献身祖国的昆曲事业。 1957年北方昆曲剧院正式成立,韩世昌任院长。1960年63岁的韩世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6年12月7日这位一代昆曲师因病与世长辞,终年79岁。
人物关系: 老师: 陈德霖 (1862~1930) 同学: 黄桂秋 (1906~1978) 师侄: 童芷苓 王熙春 金素雯 顾正秋 姜妙香 (1890~1972) 师侄: 张春孝 荀令香 (1921~1992) 江世玉 (1918~1994) 叶少兰 王琴侬 (1887~1933) 王蕙芳 王瑶卿 (1880~1954) 师侄: 宋德珠 是京剧史上武旦挑班的第一人 梅兰芳 (1894~1961) 京剧“四大名旦” 尚小云 (1899~1976) 京剧“四大名旦” 程砚秋 (1904~1958) 京剧“四大名旦” 荀慧生 (1900~1968) 京剧“四大名旦” 张君秋 (1920~1997) 张春孝 魏莲芳 (1910~1998) 谢锐青 王玉蓉 李玉茹 童芷苓 柯茵婴 杜近芳 刘秀荣 沈玉才 (1916~2004) 云燕铭 张曼玲 杨秋玲 (1936~2009) 华慧麟 (1913~1964) 京剧表演艺术家 尚小云 (1899~1976) 京剧“四大名旦” 师侄: 毛世来 李世芳 景荣庆 梅兰芳 (1894~1961) 京剧“四大名旦” 师侄: 言慧珠 (1919~1966)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李世芳 毛世来 魏莲芳 (1910~1998) 李玉茹 童芷苓 杜近芳 程砚秋 (1904~1958) 京剧“四大名旦” 姚玉芙 (1896~1966) 同年(公元1897年)出生的名人: 杨斌奎 (1897~1972) 江苏省苏州 俞大维 (1897~1993) 浙江省绍兴 陈登恪 (1897~1974) 武汉大学中文系“五老八中”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 张孝骞 (1897~1987)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 虞宏正 (1897~1966) 中国科学院院士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同年(公元1976年)去世的名人: 赵飞克 (1909~1976)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 王家楫 (1898~1976)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上海市奉贤 涂治 (1901~1976)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北省武汉黄陂区 刘承钊 (1900~1976) 中国科学院院士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 刘显宜 (1903~1976)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 张海山 (1907~1976) 湖南省岳阳市君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