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 何之泰(1902—1970),字叔通,龙游人。1926年毕业于南京河海工科专门学校。1930年公费留学美国,获康乃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1933年,获美国衣阿华大学水利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中央大学、北洋工学院教授,浙 ...……[有缘得见]
  • 徐良董(1891—1981),字左史,江山人。1917年考入北京医药专门学校。毕业后任集美医院、吴兴医院内科医师。北伐战争期间,曾任国民革命军航空一队少校医官,随军北上。1929年,任浙江省卫生试验所技正,专攻生物药 ...……[有缘得见]
  • 郑仁山(1894—1984),原名淳生,字止安,号江郎山人,江山人。1925年考入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曾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教员,上海美术会篆刻教师,丽水省立联合中学、联合师范教员,英士大 ...……[有缘得见]
  • 龚香圃(1892—1987),原名时瑞,号六一子,衢县城关(今柯城区)人。14岁自学《药性赋》、《汤头歌诀》等书,随师上山采药。17岁在父亲指导下攻读外祖父、名中医雷丰名著《时病论》、《医家四要》,研读《内经》、 ...……[有缘得见]
  • 陈葆馥(1882—1971),宁波市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只身赴沪谋生。1918年,集资200元在上海闸北创办勤业文具股份有限公司。先试制毛笔原纸,继试制铁笔蜡纸,几经挫折,资金耗尽,再招股集资将工厂移至上海浦 ...……[有缘得见]
  • 程祥荣(1901—1989),字寿柏,衢县城区(今柯城区)人。16岁公费留学日本。22岁回国,与方光焘、丰子恺等在上海立达学园任教。编写中学化学课本和讲义,刊行于世。后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1937年3、4月间,任北平 ...……[有缘得见]
  • 王恒(1916~)曾用名王恨。浙江衢县人。1936 年 2 月参加红军。同年 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 年 2 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团政治 部宣传部干事、文娱科科长。参加了东征和西征战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有缘得见]
  • 翁炳忠,民国22年(1933)生于浙江省衢县(今衢州市),幼时家贫,生活无着。1954年到福建从事公路养护工作。1972年,翁炳忠从桥工班路段调到大凤乡(今南山镇)江口道班,管辖南古线53~63千米的盘山公路。这段路因路面底 ...……[有缘得见]
  • 叶常丰(1902—1988),衢县人。193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艺系,先后在中央大学,江西、福建、浙江等农业改进所,英士大学农学院,浙江大学农学院,浙江农业大学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曾培养中国首批种子研究 ...……[有缘得见]
  • 杨演(1911年-1988年),原名杨汝华,衢县人。浙江省立第八中学毕业。曾肄业于同济大学预科,不久转入浙江省治虫人员养成所,毕业后从事虫害防治和植物病虫害研究工作。1941年参加高等考试及格,授予农艺园艺师职称 ...……[有缘得见]
  • 卫士生(1899.10.25—1990.10.15),浙江衢州市人,1919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八中学,1922年毕业于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获国立东南大学学士学位,1927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 1933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 ...……[有缘得见]
  • 戴铭礼(1901—1991),字立庵,衢县城关(今柯城区)人。1920年浙江省立第八中学毕业,名列第一。1921年,进上海公学商科,主编《商学周刊》。常向《时事新报》副刊《学术》、《申报》副刊《经济周报》及《东方杂志》投 ...……[有缘得见]
  • 毛准(1893—1988),字子水,原名延祚,江山人。1913年考取北京大学预科,3年后升本科数学门。1918年冬,与同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发起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刊物。毕业后留校教预科班国文。1922年,赴德国柏林大学 ...……[有缘得见]
  • 童蒙正(1903—1989),字果顺,建国后以字代名,龙游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商科,任北京《京报》经济版,兼中国大学出版部主任。后任北京银行公会创办的《银行月刊》。1926年冬留学日本明治大学专攻财政金融学 ...……[有缘得见]
  • 吴国焕(1895—1990),圣名玛弟亚,衢县人。从小随祖父信奉天主教,8岁即在衢州天主堂学教理,9岁领受洗礼,后进宁波预修院、定海小修院、衢州天主堂中法培材学校临时小修院学习。1916年毕业于杭州新修院,升入嘉兴大 ...……[有缘得见]
衢州市推荐榜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