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 王兴治+像 辽宁辽阳宏伟区人物王兴治,男,1935年9月20日出生辽宁省辽阳市,制导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工业第二O三研究所名誉所长。王兴治于1963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并被分配到炮兵科 ...……[有缘得见]
  • 高扬(1909年9月—2009年3月29日),原名高光玉,1909年生,辽宁辽阳人。1936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法学院经济学系。曾任张学良公馆机要秘书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沈阳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中共中央东北局组织部 ...……[有缘得见]
  • 辽阳市历任市委书记辽阳市历任市长姓名-+-任期白英2023.02-现任至今霍步刚2021.04--2023.02王凤波2015.10 - 2021.04王正谱2014.09 - 2015.10唐志国2010.10 - 2014.09孙远良2004.08 - 2010.10陈世南2000.11 - 2004.08 ...……[有缘得见]
  • 甘士调:字和庵,一字怀园,号凤矶山人,辽宁辽阳人,汉军籍。官中州都监。工指墨花鸟,师事高其佩。姓名:  甘士调字号:  时代:  清代简介:[清]字和庵,一字怀园,号凤矶山人,辽宁铁岭人。汉军籍。初官德州州 ...……[有缘得见]
  • 刘文麟(1815-1867),字仁甫,号仙樵,辽阳城东沙浒人。刘名震之子。自幼聪敏好学,9岁能作诗,23岁、24岁先后参加乡试和会试。皆榜上题名,丁酉中举人、戊戌成为进士,一时传为辽阳文坛佳话。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 ...……[有缘得见]
  • 曹雪芹(约1715-约1763),我国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是为旗人。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红楼梦》写于曹雪 ...……[有缘得见]
  • 王尔烈(1726-1801年),字君武,号瑶峰,别名仲方,清辽阳人,以诗文书法、聪明辩才见称于世,是乾隆、嘉庆年间有名的“关东才子”。《辽阳县志》称誉其为“词翰书法著名当世者,清代第一人”。王尔烈深受其父(王 ...……[有缘得见]
  • 赵乃普  赵乃普,字识尘,辽阳县首山乡小赵台村人。生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光绪九年为优贡,从此走上仕途。在陕西,历任宝鸡、韩城、洵阳等县知县,后升任延安知府、凤翔、乾陇知州等。他颇受两宫太后和光 ...……[有缘得见]
  • 李兆麟 (1910--1946)原名李超兰,化名张寿筏。191O年11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铧子乡小荣官屯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在小学和私塾读书,因父逝世,生活拮据,辍学务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说服了深明 ...……[有缘得见]
  • 高桥,原名高明海,字镜天,化名苏然、徐文良,1914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今辽阳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17岁的高桥,不当-奴,流浪关内。1934年,考入河南洛阳军校。他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在1935年结业时,拒 ...……[有缘得见]
  • 于冲汉  于冲汉(1871-1932年)字云章,辽宁省辽阳县人。甲午中日战争时,东渡日本。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充当日军 。1918年任东三省巡阅使署总参议。1920年任东三省官银号总办。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曾参 ...……[有缘得见]
  • 金毓黻   金毓黻(1887-1962年),字静庵,灯塔市八家子村人。1907年,毕业于辽阳启化学堂,后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13年入北京大学文科。历任奉天省立一中、奉天文学专门学校教员,奉天省议会、东北行政委 ...……[有缘得见]
  • 此科进士及第者100人。李石中状元后,累官至翰林学士。辽国燕京被金国所破时,辽国兴节度副使张觉降金,金任命张觉为平州留守,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辽国降臣左企弓奉命迁燕京百姓北行,路过平州,张觉召李石商议 ...……[有缘得见]
  • 赵尔巽(1844—1927年),字公镶,号次珊,又名次山,又号旡补,清末汉军正蓝旗人,祖籍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清代同治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安徽、陕西各省按察使,又任甘肃、新疆、山西布政使,后任湖南 ...……[有缘得见]
  • 赵尔丰(1845年-1911年),字季和,祖籍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清汉军正蓝旗人。以山西知县累保道员,权永宁道,调建昌,旋充川滇边务大臣,改驻藏大臣。宣统三年,署四川总督,镇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后,让政权 ...……[有缘得见]
辽阳市推荐榜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