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 程颂万(1865~1932)程颂万,字子大,号鹿川,晚号十发居士,宁乡县人,清同治四年(1865)生于长沙。父程荣发,兄程伯翰,姊妹程颂芬、程颂芳,一门文采。程颂万十五岁就学于武陵杨彝珍,以辞章闻名。及冠,往来湘、鄂 ...……[有缘得见]
  • 彭寿松(1866~1918)彭寿松,字岳峰,长沙县人,清同治五年(1866)生。年轻时留学日本,思想倾向革命,回国后以知县分发福建。后因与上司不合,他离职闲居。光绪三十四年(1908),光绪与慈禧相继死去,他当时已加入哥老 ...……[有缘得见]
  • 郑沅(1866~1943)郑沅,派名家觥,字叔进,号肃摺,长沙县金井郑家段栗山坪人,清同治五年(1866年)生。父秀才,著有《独笑斋诗章》,《金石考略》;母唐氏,亦能诗,著有《琼漪阁诗》一卷。郑沅幼聪颖好学,弱冠补 ...……[有缘得见]
  • 黎尚雯(1868~1918)黎尚雯,字瑞章,号桂荪,浏阳县青草市人,清同治七年(1868)生。及长,中秀才,服膺王夫之、顾炎武学说,与谭嗣同、唐才常交谊甚笃。光绪二十一年(1895),浏期大旱,民不聊生,欧阳中鹄奉命成立救 ...……[有缘得见]
  • 唐成之(1868~约1941)唐成之,名济树,字成之,以字行,晚年自称成叟,长沙县谷山人,清同治七年(1868)生。先人几代为官,曾寓居长沙城南王家坪,家产甚丰。唐成之青年时期,致力于科举考试。中年后子女多人因病夭 ...……[有缘得见]
  • 黄兆枚(1868~1943)黄兆枚,字宇逵,号侗斋,晚号芥沧,长沙县高山殿人,清同治七年(1868)生。早年人岳麓书院学习,为王先谦弟子。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举人,二十九年成进士。官至直隶州知州。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维新 ...……[有缘得见]
  • 彭海鲲(1868~1944)彭海鲲,原名祖植,字钝叟,晚年自号知止老人、行三,长沙县福临铺希古台人,清同治七年(1868)生。光绪二十年(1894)举秀才,后弃科举人时务学堂学习,受康梁维新变法思想影响,锐意变革图新。后与 ...……[有缘得见]
  • 毕永年(1869~1901)毕永年,字松圃,善化县人,清同治八年(1869)生。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拔贡。少时志存救国,博览中西群书,尤倾心于《船山遗书》和法国卢梭的民权学说,曾自编卢梭精粹。二十四年,湖南维新运动勃 ...……[有缘得见]
  • 杨德麟(1870~1913)杨德麟,字性恂,长沙县人,清同治九年(1870)生,为著名民主革命宣传家杨毓麟之兄。他早年曾捐资为州吏分发安徽,不久至京师为瞿鸿机家塾师。光绪二十九年(1903)回湖南,他与黄兴同在长沙明德、经 ...……[有缘得见]
  • 刘鼒和(1870~1929)刘鼒和,字少珊,又号少少,善化县人,清同治九年(1870)生。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时,投湖北提督方友升军,治文书。戊戌维新运动中,他著论数十篇,署名“刘子”,力主革新。时徐仁铸督学 ...……[有缘得见]
  • 任福黎(1872~1946)任福黎,字寿国,晚号遐思山人,长沙县新康都长塘铺(今望城县乌山乡长塘铺)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生。幼从父习诗文,10岁丧父后于近山密林中筑一小屋刻苦攻读,16岁时与兄任寿文人岳麓书院学习 ...……[有缘得见]
  • 徐崇立(1872~1951)徐崇立,字健石,一字剑石,号兼民,一号郗园,晚年自号郗叟,长沙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举人。工诗文,善书法,专习魏碑,对金石学、版本学、目录学颇具心得,终生著述 ...……[有缘得见]
  • 饶菊生(1873~1944)饶菊生,字鸿运,清同治十二年(1873)生于长沙县东乡泉塘湾一农家。幼读私塾2年,16岁进长沙一绸庄习商,因勤俭好学、礼貌待人而深为店主器重。及长,先后赴上海、杭州、北京、武汉等地投师学艺, ...……[有缘得见]
  • 文经纬(1874~1913)文经纬,字晋藩,长沙县白若铺(今属望城县)人,清同治十三年生。父寓谷,课子甚严。文经纬不屑于业科举制艺,少从钱维骥、周震鳞习新学。光绪三十年(1904),他人宁乡师范学堂,次年受谭延闺聘为 ...……[有缘得见]
  • 罗庶丹(1874~1932)罗庶丹,原名煅,字树棠,清同治十三年(1874)十月生于善化县望城坡(今属长沙市岳麓区)。后迁居排山,以地名自号,人称排山先生。他通经史,工诗文,光绪二十一年(1895)录为生员,二十八年中举 ...……[有缘得见]
长沙市推荐榜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