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 轻影(1925~2001)原名臧恩。唐县人。1938年1月参加革命,在晋察冀边区唐县抗日政府工作。1942年1月参加八路军,任第二团宣传队员。194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至1945年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冲锋剧社创作员, ...……[有缘得见]
  • 霍克(1923~1998)女。高阳人。1938年1月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冲锋剧社、第五军分区北进剧社、冀晋军区冀晋剧社、察哈尔军区文工团做演员。全国解放后,在华北军区政治部文 ...……[有缘得见]
  • 黄胄(1925~1997)原名梁淦堂,字映斋,艺名黄胄。蠡县梁家庄村人。9岁即拜赵望云为师学习国画,不久又师从司徒乔学习绘画。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母亲去西北。1946年任陕西省雍华图书杂志社主编,开始在黄泛 ...……[有缘得见]
  • 李舒田(1923~1988)曾用名李树田。完县(今顺平)人。1938年1月参加革命,1939年1月参加八路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军区三分区冲锋剧社社员、宣传队队长,北进剧社副社长,冀晋剧社副社长,解放军六 ...……[有缘得见]
  • 刘峰(1923~1979)原名刘采峰。新城(今高碑店)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开始从事摄影工作。历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摄影干事,晋察冀野战军四旅摄影组组长,晋察冀野战军二纵队、北岳军区、 ...……[有缘得见]
  • 李庄(1918~2006)徐水北上关人。1939年作为革命通讯社记者报道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胜利报》、《晋冀豫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太行版)、晋冀鲁豫《人民 ...……[有缘得见]
  • 李凤云(1913~1981)女。定兴景安村人。幼年在城内一家戏馆以说鼓书为主。1930年北昆名演员白云生随班到定兴,通过看戏,二人产生爱慕之情,于唐山演出时结婚。凤云随丈夫学习,边学边演出,成为当时北昆戏班中唯一 ...……[有缘得见]
  • 王杰(1923~1972)安新端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在冀中军区独立四团政治处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新闻摄影队志愿军区队队长、摄影车间副主任。1953年7月,在朝鲜金城反击战中, ...……[有缘得见]
  • 刘管乐(1918~1990)又名海水。安国南章村人。自幼酷爱音乐,16岁起习吹笛子,随班参加婚丧嫁娶演奏,成为安国一带著名民间艺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投身抗日斗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安国县委教 ...……[有缘得见]
  • 王佩之(1912~1997)满城人。1938年6月参加晋察冀第一军分区战线剧社,任音乐队长,1940年入华北联合大学音乐系学习。194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始终坚持深入部队第一线。1945年8月至1949 ...……[有缘得见]
  • 徐文达(1922~2000)完县(今顺平)南常丰村人。9岁起习字刻印。1944年参加革命工作。担任过文工团团长。在《兄妹开荒》、《夜奔》、《八月十五》、《拴不住》、《王秀鸾》、《刘胡兰》、《不拿枪的敌人》等剧目中扮 ...……[有缘得见]
  • 王二生(1917~1989)原名王敬塘。曲阳南故张村人。8岁起在家乡小学读书。14岁在曲阳县日新雕刻厂拜师学艺,专攻中国传统雕刻艺术。1936年到南京博物馆和历史语言研究所,专门从事复制文物的工作并研究雕刻艺术。同年 ...……[有缘得见]
  • 高镜明(1912~1989)原名孙志先,曾用名孙亮。容城北关人。早年毕业于县立高小,1928年入河北省立天津第一师范学校艺术科,专攻花鸟画,毕业后任教师。1935年回容城县任督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投身于抗日斗 ...……[有缘得见]
  • 齐越(1922~1993)原名齐斌濡,笔名遥拉。高阳庞家佐村人。1942年考入西北大学外语系。1946年10月到晋冀鲁豫解放区从事新闻工作。1947年8月调任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北平解放时,参与接管国民党电台。1949年10月 ...……[有缘得见]
  • 阎素(1916~2009)曾用名阎书景、南开、曼陀。安新人。1932年考入北平(今北京)京华美术学院,在校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 组织“美联”,与同学陈伦(地下党员)一起传递、散发传单。在校创作了油画《先死》,表现了革 ...……[有缘得见]
保定市推荐榜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