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名人录 [公元1875年-1952年] 沈利川(1875~1952),本名济清,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十一月十七日出生在与儿街镇的高驾河。清末秀才,考选为孝廉方正,后考入设在安庆的“安徽大学堂”读书。在安庆,受其叔父沈子修的影响,结识了革命党人,认识到只有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才能救国救民。为实现这一目标、由沈子修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反清排满”运动。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徐锡麟剌死恩铭,清政府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安徽大学堂”受波及,他乘乱翻墙逃返家乡避难。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战乱不止,国困民贫,日盛一日,他十分困惑。在家一面经营“同寿昌”药店,一面在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任教,医病育人,深受称道。当时,本县邮政事业处在初创阶段,机构未建立,民间信件的传递不便。为方便民众,他在自己的药号内附设“邮政代办所”,聘请钱仁负专责收投民间信件,这是本县最早的邮政事业机构,利川是霍山邮政事业的奠基人。“五·四”运动后,同一高校长黄楚三、教师洪伯常等积极倡导民主政治,提倡男女平等。民国15年,沈子修奉安徽宣慰使常藩候之命,回霍山潜居在他家,策划民军起义,迎接北伐。经常约李晴峰、陈龙甫、朱衡山、戴汝成等密商。 21年,安徽省通志馆聘请沈利川和刘和斋二人为资料采访员,“安徽省通志馆霍山采访办事处”就设在他家。二人足迹遍及城乡。经过4年努力,完成了《安徽通志霍山采访录》和《霍山大事记》初稿。32年前后,他作为霍山名流,被任命力县修志委员会委员,参加县志志稿的撰写和审订校补工作,并负责三、五两册的缮录。 他一生俭朴,但乐于施舍,对子女要求甚严。抗战胜利后,对国民党政权日趋腐败深恶痛绝,便埋头经商,读书吟诗,不问政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新中国的成就感到欣慰。1952年病故。
相关院校: 安徽大学 同年(公元1875年)出生的名人: 托马斯·曼 (1875~1955) 德国作家 欧洲德国 陈运培 (1875~1935) 江苏省镇江 张培荣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 张稷臣 (1875~1972)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 同年(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 罗银青 (1894~1952) 安徽省六安金寨县 宋仁甫 (1893~1952) 安徽省六安舒城县 李梦庚 安徽省六安霍邱县 张耀西 (1880~1952) 安徽省淮南凤台 张骏皆 (1880~1952)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 张沅 (1880~1952) 四川省成都市 |